|
查看: 4826|回复: 48
|
不存在的女兒 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
[复制链接]
|
|
|
看过这本书吗?
我看了一半,感觉已经不错
还要加紧看完 |
|
|
|
|
|
|
|
|
|
|
发表于 28-8-2008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9-8-2008 07: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找不到心情去买这本书...
但是迟一点或许会...
题材蛮吸引的...
楼主,"偷书贼"看了没?
建议去看.. |
|
|
|
|
|
|
|
|
|
|
发表于 29-8-2008 07: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追风筝的孩子>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阿富汗与两个孩子间的情谊
<风之影>有一本书在你出生前注定为你存在
<偷书贼>死神用幽默简短的方式为你说出一个偷书贼的故事
 |
|
|
|
|
|
|
|
|
|
|
发表于 29-8-2008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8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找不到機會買這本書。。。
因爲一直有其他我更想要的書阻止我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2008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從一個大風雪的夜晚開始。醫生大衛親自為妻子諾拉接生,卻發現雙胞胎之一的女嬰患有唐氏症。為了不讓妻子面對新生女兒為心智障礙的悲劇,大衛以善意的謊言矇騙諾拉女兒已夭折,誰知這個決定從此讓整個家庭變了樣。
太太諾拉無法走出失去骨肉的陰影,開始酗酒、外遇,只為了麻木自己都說不清的失落,獨子保羅則得不斷和雙胞胎妹妹的幽靈糾纏,換取父母的一點注意。大衛滿心愧疚不能言說,於是一頭栽進攝影,到處拍攝女嬰、女孩、少女,彷彿要為遠方的女兒留下成長記錄。
但是當年在場的護士卡洛琳並沒有按照大衛要求將小女嬰送到安養機構。在開車離去的途中,這位暗戀大衛的護士決定獨自把女嬰養大。她搬到另一個城市,隱姓埋名靠各式各樣的兼差賺取生活費,用一己之力對抗不合理的教育體制,為女兒打造出一個溫暖有愛的家。
這兩個家庭形成了明暗的強烈對比,活著的保羅和「死去」的菲比;物質生活無虞唯獨不能坦誠以對的醫師,困苦艱辛但每一分秒都真誠勇敢的單親媽媽。多年以後,當卡洛琳與大衛重逢,她對他說:「你逃過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錯過了無數的喜樂。」
保守秘密的人,被欺瞞的人,渴求父母關愛的孩子,因沒有子女而感到虛空難受的父母,漂泊流浪的人,居住定所的人,書中每個人跟命運掙扎奮鬥著,用力背起人生苦難重擔……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2008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偷书贼〉〉很想看
去书展的时候,因为资金有限,买了《不存在的女儿〉
但是一定会买<偷书贼> |
|
|
|
|
|
|
|
|
|
|
发表于 3-9-2008 06: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hiew 于 2-9-2008 05:18 PM 发表 
《偷书贼〉〉很想看
去书展的时候,因为资金有限,买了《不存在的女儿〉
但是一定会买
你是在哪里的书展买的??买多少钱?? |
|
|
|
|
|
|
|
|
|
|
发表于 3-9-2008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书名还以为是说打掉的孩子.原来不是.
我的眼泪很不值钱的,一点点伤感就掉个不停了.
如果看完后,不太悲哀,请转告一声,
谢谢!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9-2008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在海外华文书市场买的
不记得多少钱了
台湾版本
其实之前英文版本已经是畅销书,所以一直很期待中文版
伤感嘛,应该不太会
但是故事里面同时显示出了夫爱和父爱 |
|
|
|
|
|
|
|
|
|
|
发表于 8-9-2008 08: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英文版的,很高兴在书中提到Morgantown, West Virginia这个地方,我留学的地方。常常在美国的意识里,提到West Virginia多数和落后有关。Pittsburgh也是我的回忆中熟悉的地方。
说回来关于这本小说,满不错的说故事技巧,故事也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9-2008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感觉到有时候看中文版本更可以看到更深入,更触动人心
可能因为中文的文字运用更广泛 |
|
|
|
|
|
|
|
|
|
|
发表于 8-9-2008 09: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存在的女兒》的主題很吸引人,不過有點受不了有點冗長的插敘寫法。
所以我是跳著看的,看了結局后,有點沉重。 |
|
|
|
|
|
|
|
|
|
|
发表于 9-9-2008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khiew 的帖子
不太同意您的看法。尤其关于用英文书写的书本,翻译了隔了一层反而失去了一些韵味,比如这本比较深入心态的小说就是如此。另外像Atonement这样的小说,Ewan McGregor的写法,不能想象翻译后的版本失去多少的意义。
不过有趣的是我比较过村上春树的小说,华文版和英文版都有各自的韵味,很耐读。可惜我不会日文,不然比较一下三个版本会更加有趣。不过说起来,华文版我习惯赖明珠的版本,陈少华的就满土的。
您说到的所谓“中文的文字运用更广泛"云云,我真的无法苟同。自己的母语有亲切感,我可以认同,可是如果真的认为中文真的比较优秀之类的话,就比较沙文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10-9-2008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Sorry, 其实是Ian McEwan。 Ewan McGregor 是演员,哈哈哈!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9-2008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2-9-2008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khiew 的帖子
首先我不是要抬杠,只是要指出一些心态。
如果你没有到过英国,只是在照片上电影上看过英国,听过人家说英国,或者猜想英国。可是你在马来西亚居住,所以你知道马来西亚。后来人家在比较这两个国家,你说,马来西亚比较好,因为你熟悉。可是别人说,啊,英国这个那个比较好,你却说,这是个人的喜好,这样的辩论,有交集吧?
我并非说中文不好,中文是诗意的语言,无可否认,有些东西用中文来叙述确实较优,尤其是中国的事物,感觉。可是英文也可以诗意(像莎氏老兄)。我的论点是,这本书是英文原文,有什么比原文更加可以表达作者的本意呢?
就连书名,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相对于“不存在的女儿“,已经是与本意相差很远了。在看到书名的时候,已经诸多联想,再读下去,才发现原来在说相机的牌子,可是也在指关于这女儿的记忆,非常巧妙的带出这个脆弱的影像。而中文翻译的书名已经远离原文的意思。当然这可以归咎于翻译者的功力,不过有些东西就是无法不失真的传达过来。(同样的,中国诗句是无法传达去给英文读者欣赏的)
本人是华校生,对自己的母语感到骄傲,不过也认为对别的语言,尤其英语可以认识的话,不妨可以享受两个文化的精华,甚至做个比较。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9-2008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
也谢谢你的见解
英文,华文,国语我都在行
喜欢阅读怎么样的书,属于很个人的兴趣
所以也谢谢你的分享
无论是从英文去中文,还是中文去英文
其实都是没有100%可以完全翻译准确
所以喜好于原文还是翻译是很个人的事 |
|
|
|
|
|
|
|
|
|
|
发表于 24-9-2008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件小女孩的衣服。在大众看过很多次了。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