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460|回复: 43

鴻鈞老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8-2008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宇宙在鴻濛未闢,萬物未生之前,乃太空中一團混元之,由於不停旋轉生化,靈內聚而凝結為「混元規」,有一靈體內坐者,乃道家尊稱之『混元老祖』,其合陰陽為一體。「混元規」再化「天規」和「地規」:「天規」靈真凝結,化成靈體,道家尊為『昊天老祖』;「地規」也靈真凝結,化成靈體,道家尊為『鴻鈞老祖』。『混元老祖』操縱天地之靈體,而制天地之極乃宇宙至尊也。無極光天之『混元老祖』;無極大羅昊天之『昊天老祖』;無極大羅玄都之『鴻鈞老祖』,此三位尊稱為宇宙三太老祖。以上有部分參照崑崙仙宗之記載。
『昊天老祖』天元屬陽;『鴻鈞老祖』地元屬陰;『混元老祖』以一化『元王老祖』為水元屬,也是道元。宇宙有「天、地、水」及「陰、陽、」而『混元老祖』再一化萬物,萬物依靠「天地水」、「陰陽」之培養,宇宙始有萬物的存在。之後『靈父』和『元母』也開始化萬靈:『靈父』發出化靈之陽;『元母』發出化靈之陰;陰陽二之混合而生化出萬靈(其萬靈也包含禽靈和獸靈)。自始至終『靈父』只有一位並無其他,而『靈母』自『元母』之後還有『王母』和『瑤池金母』共三位。現階段之靈絕大部分為『王母』和『瑤池金母』所化。而所化之靈化在無極天者為無極天靈;化在太極中天者為中天靈;化在太極西天者為西天靈;化在太極南天者為南天靈;化在太極凡間者為太極普通靈。

當時的萬靈並無國界乃以部落自立教規,以「教」為國,蠻野生活。『混元老祖』再以一化『三清道祖』於大羅梵天。『三清道祖』掌理萬教,講道理,教道德,施以仁慈,用以正氣,教導其「教」與「教」之間的和平相處。時至今日,無論任何教派在傳道上均以道理、道德、行善事做為立教之本。而『三清道祖』見到萬靈之野性,善惡不分,因萬靈包含有山禽野獸靈在內,均不明是非,實難訓平,因此再化下『五方五老君』於無極理天治理萬靈,教導萬靈明辨是非,知恩報本。行善者有賞包括經濟、日常生活;為惡者受罰等。如作惡多端者打落十八地獄;多為善事者賜得五方財。

再來談到宇宙和『三太老祖』。宇宙就是太空,是無界限的,在宇宙中有數千萬的星球,而我們所住的地球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其他外星球是否尚有人的存在實不得而知。無極天在宇宙中佔有很重要的部分,因為『宇宙三太老祖』以及『元王老祖』等至尊全在無極大羅。無極大羅是管理宇宙的總部,在三十六層天中第十層以上為無極天,第十九層天以上才是無極大羅。一般凡間人略有知者,僅至無極大羅梵天之無極『三清道祖』,至於無極大羅真天的道元『元王老祖』,凡間便很少有人聽過。萬靈圖中的宇宙核心:混元一主宰大羅,也就是主宰宇宙,宇宙核心便是無極大羅光天,也是無極『混元老祖』所在之天。無極大羅昊天也就是天元,為無極『昊天老祖』所在之天,而無極大羅玄都也是地元,為無極『鴻鈞老祖』之所在天。

三清乃是道教至高的尊神,他們本源自同一道氣,道氣惟一,應用分三,故有鴻鈞師祖一氣化三清之說,一化為三,三合為一。前人有所謂的老子一氣化三清,此老子並非太上老君,而是道教至高無上的始祖--鴻鈞老祖,道名元陽上帝,又稱為盤古真人。鴻鈞老祖生于太元之先,雖然天地淪壞,而老祖之體常存不滅,每天地初開,便開劫度人。鴻鈞老祖乘騎金龍,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左手執龍頭杖,右手捧淨缽盂水。

鴻鈞老祖,在《封神演義》中被稱為 ‘ 鴻鈞道人 ' 是少數道家所信仰的神。在信仰鴻鈞的神話體系是 ‘ 道家三友 ' (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的師父。是道教第一教主,亦是盤古化身。

元始天尊=元始天王=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無極老祖=鴻鈞始祖,位列三清,為道教最高最尊之尊神,在台灣有很多地方供奉包含宮壇(道教徒必拜),每年一月一號就是鴻鈞老祖的誕辰日。

鴻鈞始祖—鴻鈞老祖是道家仙宗玄門的祖師,後又稱為「鴻鈞始祖」,開啟道教,其一教傳三友,轉化為三元,亦稱三玄?,首先將道功傳給元始天尊,接著是通天教主(靈寶天尊),最後才是道德天尊,元始天尊掌天、通天教主掌地,包含一些禽獸、青面獠牙、鬼靈精怪,人的部分則是道德天尊掌管。所以三清即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皆是由鴻鈞老祖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大道就是萬物。而後,天地融合,產生萬物。鴻鈞始祖傳給太上道祖後,又收玄玄劍祖(亦稱玄玄無極老祖)為徒,使道劍合一,以操極功。原本世間從未有祂的聖號流傳。


编辑主题。
请用简单明了的主题。

谢谢!

神气

[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27-8-2008 06:2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8-2008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还有老祖的资料或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08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並非太上老君,這段文章就糾正一下。
老子是太上老君。鴻鈞老祖是一位道長著“封神榜”的其中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08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西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08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亨,
K兄最爱, 他可能有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8-2008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tmc 的帖子

小k
我要的照片都不给我
更何况老祖的

我自己雕了一尊老祖像
等八月十五元始天尊诞
请祖入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6-8-2008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老君

老子,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老聃,是春秋時代末年時著名思想家,道教創始人。又稱道德天尊、太上老李君、太上道祖、無極老祖、三清道祖、老君爺、無極至尊、無極聖祖。生於周幽王十年殷武丁庚辰年二月十五日,楚國苦縣瀨鄉曲仁里人。

  據說,老子的出生頗為神奇,道書上說他在遙遠不可想像的年代里,經過許多個八十一萬歲,托胎于玄妙玉女體內,懷孕八十一年之久,於二月十五日卯時,誕生在楚國,是從他母親的左肋而生,因懷孕太久,生下來就是滿頭白發,所以號稱「老子」。正巧生在一棵李

樹下,當生下來時,他便能說話,指著頭上的李樹道:「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據說生下來就滿頭白髮,故號老子,為元始天王所化神寶君之化身。為天神所濟,眾仙所從。周文王時,為守藏室史(管理藏書)。武王時,升為柱下吏。後來看見周朝衰敗,昭王時,即辭官歸隱。為春秋末年的思想家,道教創始者。

  在中國陝西終南山北麓,有處著名的樓觀台,據傳這里是太上老君說經處。樓觀台依山帶水,風景秀麗,素有「洞天福地」之稱,為道教聖地。樓觀台歷史悠久,遠在二千五百年前,周朝涵谷關的「門官兒」尹喜在此結草為樓,用來觀測天體,叫做「草樓觀」。據說當老子晚年騎青牛西遊要過函谷關,守關的尹喜亦是位修道人,精通天文星宿的學問,知道他要退隱的事後,就懇請老子寫部書留給人們。於是老子就寫了五千字,這五千字的著作就是《老子》,也稱《道德經》。

  太上老君所作的經典有十二部,《西昇經》、《化胡經》、《道德經》等,而以《道德經》最為世人所知聞,是世界上最多數量的出版物之一。《道德經》共八十一章,分上下兩卷。老子在書中認為宇宙事物有一個共同的本源,他把它稱為「道」或「無」。揭示「道法自然」、「清靜無為」、「長生久視」等精妙哲理,是道教教理,教義的根源。他關心的是:如何消解人類社會的紛爭,如何使個人的生活幸福和康寧。他期望的是:人的行為,能取法於道的自然性與自發性,消除戰爭的禍害,回到真誠的生活形態與心境,使天下得以無為而治。在先秦諸子中,老子是第一個有系統論述宇宙起源的人,他把「道」視為宇宙本體,這種把「道」做為宇宙本源稱謂的說法,為後人所沿用,成為我國古代哲學上的重要典範。老子的才華獨步當時,就連孔夫子也向老子問過禮。他的學說在戰國後期才開始傳播,而莊子是最能發揮老子之學說。東漢以後,隨著佛教的傳入,一些方士在外來宗教的影響下,把老子學說中的思想材料和原有的巫教揉合起來,逐漸發展成一種新的宗教-道教。

  東漢末的張道陵,創立五斗米道(入教者要繳五斗米而著稱),自稱是出於太上老君口授,因此老子就名正言順成為道教的始祖,而張道陵則被奉為大宗。老子被奉為道教的開山始祖後,被稱為「老君」、「太上老君」等名號,是始於張道陵的《老子想爾注》,北魏以後,這個稱號就傳民間了。而老子原為道教的最高神,但六朝以後,降為第三位,在他之上有上清元始天尊和玉清玉皇上帝,此三位神祇合稱道教的「三清」。

  唐高宗乾封元年賜封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並以《道德經》為上經命令王公諸侯都要習誦,甚至規定為考試人士的內容。宋真宗加號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老子」。唐明皇李隆基在天寶十三年加封老君為「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同時令天下州縣普建玄元皇帝廟,占地八百畝,規模巨大的太清宮,以祀老君,現今尚存大殿,為清時重修。殿中神翕上供有丈余老君金飾神像,兩旁為他的兩大弟子:南華真人(庄子)和無上真人(尹喜)。

  因為老子是位自隱無名,而又心懷無為的人,其生平事跡,鮮為人知,其神格化的傳說,更是很多。而一般主祀太上老君的廟宇大多座落在山明水秀、環境清幽的地方,這大概和老子清淨無為的思想有關吧。

  「道」是道教的信仰核心與基礎,而進一步發揚為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列位仙班,是道教信徒追求的最高境界。主殿兜率宮是仿照「兜率天宮」建造的。據說「兜率天宮」是太上老君居住的地方,宮內供奉了「三聖」:太上老君、呂純陽祖師、邱長春祖師。老子的神像則多供奉於道教的「三清殿」裡。所謂「三清」即玉清、上清以及太清三座天上殿堂,老子和兩位天尊則分別居住其中。

  由於道教講究煉丹煉汞,需要掌握火候,後來民間把八卦爐的主人老君視為爐神或窯神,凡是與火爐有關的行業,皆以老君為祖師,並借老君的威力管住太歲。

  從司馬遷的「史記」中所記載的老子年代,直到西元二世紀中葉,老子的角色在這段百餘年間,從道教的創始者,化身為至高無上的天上君王:「太上老君」,「道」與「德」的神聖統領:「太上混元道德天尊」或「黃老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08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tmc 的帖子

我的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8-2008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boobanzhu 的帖子

得者自知其真,不需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08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oho~K的老师也

你不干脆拜他做契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08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无名汉 的帖子

契爷是很俗气的说法。。。没有契爷,只有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08 0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鴻鈞老祖也被稱為'太極空中老祖師'。有間供奉著牠的神壇坐落於吉蘭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08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家都已经隐退很久了,做么还缠着人家不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08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2世不变金刚 于 26-8-2008 06:49 PM 发表
後來民間把八卦爐的主人老君視為爐神或窯神,凡是與火爐有關的行業,皆以老君為祖師,並借老君的威力管住太歲。 ...


灶旺公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08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是野史
我正收集正史的资料
有谁还有资料吗??

的确有很多人
对老祖的存在有意见
不悦者,请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08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喜欢听老人讲故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8-2008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1max1 的帖子

都没人要讲!!
k仔有躲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08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第2世不变金刚 的帖子

我左闪,右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08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快点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08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道教 -道教走向民间】


一 般 认 为 , 道 教 历 史 走 到 明 清 这 一 步 , 已 成 强 弩 之 末 , 特 别 是 明 中 叶 以 後 , 道 教 已 衰 微 。 实 际 上 , 这 是 道 教 从 组 织 上 、 教 理 教 义 上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现 象 , 在 这 些 方 面 的 确 没 有 新 的 建 树 和 发 展 , 很 不 景 气 。 然 而 , 道 教 对 社 会 生 活 的 渗 透 力 , 与 民 情 风 俗 的 结 合 , 似 乎 却 得 到 了 进 一 步 加 强 , 这 从 明 清 乃 至 民 国 的 小 说 中 可 以 清 楚 地 看 到 。 起 自 民 间 的 道 教 , 此 时 又 出 现 一 个 回 归 民 间 的 过 程 , 这 从 其 与 明 清 民 间 秘 密 宗 教 的 关 系 中 可 以 透 视 到 。


道 教 从 产 生 之 初 便 是 种 民 间 宗 教 , 以 後 发 生 分 化 , 其 主 体 经 改 造 成 为 官 方 宗 教 , 但 仍 有 一 部 分 道 士 和 道 派 活 跃 於 社 会 底 层 , 表 现 为 民 间 宗 教 的 形 式 , 如 南 北 朝 以 「 李 弘 」 名 义 组 织 的 起 义 。 到 宋 元 时 , 道 教 与 民 间 秘 密 宗 教 仍 有 关 系 , 如 明 教 即 是 摩 尼 教 传 入 中 国 後 与 道 教 结 合 发 展 而 成 的 秘 密 宗 教 , 尊 太 平 道 张 角 为 教 主 , 宋 代 方 腊 起 义 曾 加 以 利 用 。 进 入 明 清 时 代 , 道 教 在 组 织 、 教 理 上 日 趋 衰 落 , 新 的 民 间 秘 密 宗 教 兴 起 , 便 大 量 吸 取 道 教 的 内 容 与 形 式 以 充 实 自 己 , 而 道 教 的 很 大 一 部 分 也 趋 於 民 间 宗 教 化 。 明 清 两 代 北 方 广 为 流 传 的 红 阳 教 即 与 道 教 有 密 切 关 系 。 清 代 红 阳 教 的 许 多 经 卷 , 曾 由 道 教 宫 观 刊 刻 印 刷 , 道 士 对 这 些 经 卷 不 仅 妥 善 保 管 , 而 且 在 官 方 追 查 时 将 其 秘 密 转 移 。 红 阳 教 全 名 是 「 混 元 红 阳 教 」 , 其 「 混 元 」 二 字 即 取 材 於 道 教 教 义 , 道 教 祖 师 老 子 曾 被 宋 真 宗 封 为 「 混 元 上 德 皇 帝 」 。 红 阳 教 所 推 尊 的 最 高 神 「 混 元 老 祖 」 也 与 道 教 有 关 , 其 所 供 奉 的 神 当 中 就 有 三 清 、 玉 皇 、 真 武 、 全 真 、 清 微 等 道 教 神 仙 , 所 奉 经 典 中 也 有 道 教 经 典 。 红 阳 教 注 重 建 坛 诵 经 , 善 於 作 斋 醮 , 其 经 卷 多 为 供 斋 醮 用 的 经 忏 , 这 些 都 受 到 道 教 影 响 。 明 清 时 代 的 黄 天 教 也 深 受 道 教 影 响 , 是 个 以 外 佛 内 道 为 特 徵 的 民 间 宗 教 。 黄 天 教 早 期 经 书 中 贯 穿 一 条 修 炼 内 丹 长 生 的 主 线 , 这 正 是 对 宋 元 道 教 内 丹 道 修 炼 宗 旨 的 继 承 。 明 代 统 治 者 以 正 一 道 为 正 宗 , 全 真 道 失 势 , 一 部 分 便 转 向 下 层 社 会 , 与 民 间 宗 教 合 流 。 黄 天 教 吸 取 了 全 真 道 的 部 分 教 义 , 也 讲 究 性 命 双 修 , 并 以 兼 修 性 命 作 为 结 丹 出 神 的 条 件 。 全 真 道 三 教 合 一 的 思 想 对 黄 天 教 也 有 很 大 影 响 。 可 见 , 明 清 时 道 教 与 民 间 秘 密 宗 教 有 许 多 内 在 的 联 系 , 道 教 底 层 的 一 部 分 或 某 些 道 派 的 一 部 分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民 间 宗 教 化 了 。 道 教 的 衰 落 具 体 地 表 现 为 在 上 层 社 会 的 衰 落 , 士 大 夫 信 仰 道 教 者 极 少 , 道 教 自 身 的 文 化 素 质 下 降 , 高 道 凤 毛 麟 角 , 这 样 一 来 , 道 教 在 下 层 民 众 中 默 默 无 闻 的 流 传 , 融 进 民 情 风 俗 , 给 人 衰 落 不 振 的 印 象 。


回 归 民 间 的 道 教 , 与 百 姓 的 日 用 生 活 更 趋 紧 密 , 尤 其 在 农 村 , 不 少 习 俗 与 道 教 有 关 。 明 清 的 岁 时 节 令 也 多 与 道 教 相 关 , 从 清 人 《 帝 京 岁 时 纪 胜 》 、 《 燕 京 岁 时 记 》 等 著 作 中 , 可 以 看 到 北 京 地 区 的 岁 时 节 令 和 风 土 习 俗 出 自 道 教 信 仰 。 比 如 农 历 正 月 十 九 的 燕 九 节 , 即 为 纪 念 长 春 真 人 邱 处 机 的 节 令 , 这 一 天 , 北 京 居 民 云 集 白 云 观 , 希 望 与 邱 神 仙 相 会 。 又 如 农 历 二 月 十 五 太 上 老 君 圣 诞 日 , 禁 止 屠 割 , 各 道 观 立 坛 设 醮 , 开 讲 《 道 德 经 》 等 等 。 都 表 明 道 教 在 一 般 百 姓 生 活 中 有 较 强 的 活 力 , 道 教 的 一 些 仪 式 成 为 民 众 的 日 常 活 动 。 上 述 清 人 著 作 记 述 的 虽 是 北 京 地 区 情 况 , 但 举 一 反 三 , 从 中 可 窥 全 国 的 面 貌 , 看 见 道 教 对 民 众 社 会 生 活 的 影 响 。


从 明 清 道 教 与 民 间 秘 密 宗 教 的 关 系 和 渗 透 民 情 风 俗 这 两 方 面 的 情 况 看 , 不 能 笼 统 地 讲 道 教 衰 落 了 , 而 应 作 具 体 分 析 , 说 明 道 教 在 社 会 上 层 与 下 层 的 不 同 发 展 趋 势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6-2024 11:13 PM , Processed in 0.79242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