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49|回复: 24

虎大提过的陈信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2008 04: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帖由 harimau 于 2-7-2008 10:16 AM 发表
投资应该简单、轻松、生活化,而不应该复杂化。

建议你看看陈信得的文章。


http://chinese2.cari.com.my/myforum/viewthread.php?tid=1262360&page=1#pid448621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信得 : 1小時成為股票精算大師

  1.
  
  總綱:
  
  有限資產  + 無限腦力 = 豐富的投資人生
  
  2.
  
  風險:
  
  1. 不投資的風險
(台灣30年,平均12.4%
  
  
  
  
  
  2. 投資的風險 (a) 系統性(天災、戰爭)
  
  
  
  
  
  
(b)
非系統性
(投資理財工具本身的風險)
  
  
  
  
  
  3. 不投資的風險 > 投資的風險
  
  
  
  
  
  4. 降低風險:
  
  
  
  
  
  
(a)
透過投資知識信息的分析
  
  
  
  
  
  
(b)
透過時機的拿捏
e.g. 平均線的乖離率)
  
  
  
  
  
  
(c)
嚴格選股
  
  3.
  
  投資知識
  
  信息:
  
  
  
  (a)知識
  
  :投資報酬率、集中股票知識
  
  
  
  
  
  (i) 定性分折:(多看好書
  
  
  
  
  
  
Philip Fisher: Common Stocks  & Uncommon Profits
  
  
  
  
  
  
Benjamin Graham: Security  Analysis
  
  
  
  
  
  
Benjamin Graham: Intelligent  Investors
  
  
  
  
  
  (ii) 時機:每兩、三年總有大跌,入貨良機
  
  
  
  
  
  (iii) 勿試項目:商品期貨、期指、認股証、期權(賭博)
  
  
  
  
  
  (iv) 不應學習的知識:技術分析
  
  
  
  
  
  
--
只集中股價變化,而非股票本身
  
  
  
  
  
  
--
指標明確,但無用(矛盾、長短期分析結果不同)
  
  
  
  (b)信息
  
  (i)
無用而有害的信息
  
  
  
  
  
  
-- 1.
股票交易、價位上落的信息
  
  
  
  
  
  
-- 2.
解盤信息,專家永遠亙相矛盾
  
  
  
  
  
  
-- 3.
跟自已投資無關的信息
  
  
  
  
  
  (ii) 有用的信息
  
  
  
  
  
  
-- 1.
跟個股投資有關,但跟總體經濟無關的信息
  
  
  
  
  
  
-- 2.
跟已投資、或擬投資的個股有關
  
  
  
  
  
  
-- 3.
個股的長期信息
e.g. 未來三年營運計劃)
  
  
  
  
  
  (iii) 運用信息五個原則
  
  
  
  
  
  
1.
拉長分析時間 e.g.每年、每月
  
  
  
  
  
  
2.
分門別類(a)總體經濟 (b)產業 (c)個股
  
  
  
  
  
  
3.
交叉分析:綜合比較各大行報告
  
  
  
  
  
  
4.
理性化及數字化:看數據,過濾分析師意見
  
  
  
  
  
  
5.
敏感性分析:樂觀悲觀分析
(H/M/L Projection)
  
  
  
  (c)觀念
  
  :『投資只有贏家、輸家,沒有專家!
  
  
  
  
  
  Benjamin Graham:
  
  
  
  
  
  
1.
投資 = 本金安全 + 滿意報酬
  
  
  
  
  
  
2.
選股 = 股價 < 2/3 資產淨值(安全邊際)
  
  
  
  
  
  
3.
限制:難尋,回報只有50%,不知等多久
  
  
  
  
  
  Philip Fisher
  
  
  
  
  
  
1.
尋找超水準企業(按數據shortlist
  
  
  
  
  
  Warren Buffett
  
  
  
  
  
  
1.
強調集中投資,而非分散(優質企業)
  
  
  
  
  
  
2.
低買 + 長期持有(時間是優質企業的好朋友)
  
  
  
  
  
  
3.
判斷:過去持續增長---> 預測未來獲利能力
  
  
  
  
  
  
4.
投資熟悉行業,期望每年15%回報率
  
  
  
  
  
  
  
  4.
  
  秘笈:
  
  六大正確的投資觀念
  
  
  
  
  
  1. 長期投資才能長期致富
  
  
  
  
  
  
--
台灣股票30年,平均13%-15%增長
  
  
  
  
  
  
--
美國股票70年,平均17%-20%增長
  
  
  
  
  
  
--
任何財富累積,需要時間,所以長期!
  
  
  
  
  
  2. 複利投資才能長期致富
  
  
  
  
  
  
-- 72
原則/『複利是上帝的禮物』
  
  
  
  
  
  3. 總投資報酬率才是成就富裕的關鍵
  
  
  
  
  
  
--
美國十大富豪財富結構:(a)股票為主 (b)集中幾隻
  
  
  
  
  
  
--
理財三分法(不通):類別增長不同,互相抵銷
  
  
  
  
  
  
--
因此要集中在5隻股票以下
  
  
  
  
  
  4. 價格是決定報酬率的關鍵
  
  
  
  
  
  
--
報酬率是最重要的數據,成績的唯一標準
  
  
  
  
  
  
--
重點在價格,而非市場氣氛
  
  
  
  
  
  
--
大師們大部份時間不是研究個股,而是等待入市良機
  
  
  
  
  
  5. 只投資可預期的未來(降低風險,排除賭博)
  
  
  
  
  
  
--
低價買進被嚴重低估股票
  
  
  
  
  
  
--
更深入研究個股(集中有限精力)
  
  
  
  
  
  
--
嚴格選股,只選:
  
  
  
  
  
  
(a)
持續5年穩定高人一等的每股盈利(EPS)
  
  
  
  
  
  
(b)
高人一等的股票股利(Dividend)
  
  
  
  
  
  6. 價值是投資決策的基礎
  
  
  
  
  
  
--
價值決定值不值得投資
  
  
  
  
  
  
--  Benjamin Graham:
要股價低至60%淨資產值才抵買
  
  
  
  
  
  
--
計算價值方法:(a) 未來價值重估
  
  
  
  
  
  
(b)
未來的獲利能力
  
  
  
  
  
  
  
  5.
  
  行動:
  
  股票投資四步驟:
  
  
  
  
  
  1. 前置作業:
  
  
  
  
  
  
--
風險偏好(中度)
  
  
  
  
  
  
--
理財目標(每年增長18%
  
  
  
  
  
  
--
了解個人優勢(知識、起步資產)
  
  
  
  
  
  2. 選股方式 + 步驟:
  
  
  
  
  
  
--
選股要預期回報可觀
  
  
  
  
  
  
--
過濾 ----> 2030----> 5
  
  
  
  
  
  3. 個股價值分析:
  
  
  
  
  
  
--  Benjamin:
資產值60%<股價,不適合銀行、地產
  
  
  
  
  
  
--
看賺錢能力
EPS, Dividend (派息比率)
  
  
  
  
  
  
--
和銀行利率比較
  
  
  
  
  
  
--
預估三年後EPS
  
  
  
  
  
  
方法:(a) 從過去5-10年盈利,預估未來3
  
  
  
  
  
  
(b)
集中分析3-5家股票
  
  
  
  
  
  
(c)
敏感性分析:H/M/L
projection分析
  
  
  
  
  
  
--
確認值得投資『價值區』:
  
  
  
  
  
  
H/M/L > 15%
買入
  
  
  
  
  
  
H/M/L < 5%
(銀行利息)
沽出
  
  
  
  
  
  
H/M/L >
5%15%之間
不做甚麼
  
  
  
  
  
  
H/M/L
7%-8%間,另股有15%-25%
換馬
  
  
  
  
  
  4. 決定投資組合:
  
  
  
  
  
  
--
平均也可以,e.g. 5隻股各20%
  
  
  
  
  
  
--
金字塔買入,倒金字塔賣出(平均分段方式)
  
  
  
  
  
  
跌時Buy: 400, 400, 800, 800, 1200, 1200
  
  
  
  
  
  
升時Sell400, 400, 800, 800, 1200, 1200

http://www.angelfire.com/jazz/jp001/one-hour.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信得的理財電子報
http://enews.tacocity.com.tw/browser.phtml?enews=chen1030

。。。這是一個協助讀者成為一個快樂投資生活家的理財電子報,盼望能透過這個電子報,能讓大家輕鬆投資、快樂致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8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里面真的没有一位可以年年翻倍的股神吗? 他平均每年平均盈利不超过15% .. 好像很少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8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Mr.Business 的帖子

谢谢生意兄的分享,刚才懒惰去找。。。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信得
不會帶來喜樂的不要作          2000/11/03          

最近股市上下震盪變化莫測,很多投資人在演講時常問到到底應該怎麼辦。當這些積極的投資人問這些問題時總是一副憂心不已的模樣,因為他們不只為著股價下跌的損失而憂心,也為著搶反彈時是否要現在獲利賣出而憂心。換句話說,對這些投資人而言,無論是賺是賠總是常常讓自己處於憂心不已的心理狀態。這種情形不僅在現在營業廳或很多投資人身上都常常看得到,事實上在過去十數年無論股市是處於高檔或低檔,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有著這種刻骨銘心的痛苦感受。因為,無論是因著股價大漲而憂心到手的肥肉會不會一夕之間飛掉,或者因著股價大跌而憂心是否要採取攤平或壯士斷腕的痛苦決策,總是無法讓自己在整個投資過程中,擁有著一顆喜樂自在的心。到底為什麼很多投資人都會處於這種焦慮的情境中呢?答案就在於其不正確的投資心態與觀念所致。因為,對這些投資人而言,投資是一種賭博而致富則是一種運氣,因著每天股價的漲跌變化既無章法也無法準確預測,所以每天甚至每一時刻都如同賭徒擲骰子一般,只能以焦慮緊張的心來看待下一刻無法預期的漲跌變化。而只要投資人有著這種賭徒想法與短線投機作法,那麼其投資年限大抵都不長,根據個人的觀察經驗大約在一年上下。這種結果正如同擲骰子的後果一般,因為沒有一個賭徒可以連續三百六十五天擲骰子而天天都贏的。事實上,投資正如同經營事業或工作生涯一般,雖然未來無法完全被準確的預期。然而,由於整個宇宙自有一個自然律在運作著,所以只要循著一些固定的法則運作,那麼長期下來大抵上自會在經營、工作與投資有著可預期的豐碩成果。而投資市場自存的這種致富定律其實現的可能性更是遠高於企業經營與工作生涯的致富法則,因為,統計學的大數法則本就較容易在更大的群體中適用與實現。因為,有些企業或個人雖然努力經營,但有時或因著整體環境欠佳或競爭者太強、、、等等不可預知的因素而遭致經營與工作上挫敗。然而,由於投資市場可供投資企業家數眾多,因此,運用投資大師們經過各種經濟興衰變化所歸納的投資觀念與法則,就能夠輕易的在因著大數法則的優勢而自然輕鬆的長期獲利。事實上,大數法則的觀念更是壽險產業可以百年經營獲利的關鍵原因。因為,壽險的基本設計觀念就是﹍﹍﹍個人的壽命或意外發生機會雖難以事先準確預測,但整個社會的平均壽命與意外發生比率卻是可以輕易精算出來。由於,投資市場規模遠大於壽險市場因此大數法則也能輕易的讓投資人加以運用而輕鬆獲利。至於能在投資市場獲利的大數法則是什麼呢?那就是近百年來在投資市場上,以實際投資記錄與績效證明的投資大師的投資觀念與法則。當然,這些投資觀念與法則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完,但其中有幾句話與觀念,相信能有助於讓投資人去除過去錯誤投資觀念與焦慮心情,並能讓投資人可以在未來擁有著一顆喜樂的心的就是﹍﹍『如果你不願擁有一支股票超過一年,那麼就連一天也不要擁有。』,『全世界最愚蠢的事,就是買進一種股票後希望未來一個月、一週或一天就會上漲。』所以,如果你現在所擁有的投資觀念只會帶來焦慮而不曾帶來喜樂,更不曾帶來致富的果實,那麼這種觀念或作法不要也罷。而如果你想在台灣未來所得超過三萬美元時,不僅能夠成為投資理財的贏家,更能在投資過程中擁有著一顆喜樂的心。那麼不妨深思投資大師的那兩句名言,而後開始好好學習投資大師們投資觀念的精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就要穿新衣

在一次喜宴中,新人喜氣洋洋穿著亮麗又合身的新郎、新娘服裝,在眾賓客中顯得十分突出亮眼。好友說出:『新人就要穿新衣才能與這種場合相稱』的感慨話。確實,人在不同的場合就要穿著相搭配的衣服才顯得相稱。可惜的是,台灣很多人卻不懂得這句話的深意,而在台灣邁向先進國家時,心態卻還是停留在開發中國家的階段。這種情形雖也造成台灣經濟上光怪陸離的怪象迭起,但同時也為投資家創造了輕鬆致富的良機。就以台灣正要加入WTO為例,由於自由化、國際化是世界經濟的發展潮流與不可逆的趨勢,但是很多企業家或人們卻仍然以從前的心態、觀念來面對這種必然的趨勢。例如,農民們要求政府收購稻米以減輕損失,卻忽略了學習或轉型精緻農業與休閒農業經營的重要性。投資人不懂得自由市場的發展趨勢,卻一味要求政府護盤來彌補個人缺乏正確投資知識所產生的損失。老闆不思在經營觀念與科技的升級,卻以游牧民族式的經營方式由台灣外移至大陸,最後又不得不再從深圳外移至越南。可惜的是,這種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與舊作法即使在一時讓人們能夠減少損失或減緩壓力。但只要隨著時代潮流繼續變化成長,仍然要面對著被淘汰落伍的窘境。最近,因著工作關係而跟很多高科技公司、網路公司與傳統產業經營者接觸,就發現當台灣經濟雖正邁向所謂新經濟、知識產業時代,但很多人卻仍然無法跳脫過去的舊觀念。或許這正如同一位網路公司老闆的經營觀察所得,那就是﹍﹍『雖然科技已經突破,但人們的心態與行為卻尚未跟得上。』。事實上,就以國內最近失業率提升為例,很多人都一直怪罪政府的施政。可是如果我們對所謂資本密集與腦力密集產業的發展能進一步瞭解,那麼就會知道這種短期失業率提高是整個產業升級的必然現象。例如,一座十二吋晶圓廠估計要投資一千億元,所雇用員工在三、五千人上下。但傳統產業如每投資一億元約需雇用一百人左右,而一千億元大約可雇用十萬人。兩者員工雇用人數比率大約是一比二十,兩者的獲利金額比率也大約是二、三十比一。因此,只要台灣資本密集產業越發達,而傳統產業如同先進國家一般逐漸衰微,那麼短期失業率就會持續的增加。再如,很多人一直以為人工成本或土地成本是構成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就一座一千億元十二吋晶圓廠或數百億元液晶顯示器工廠的投資而言,就台灣與大陸的土地成本或人事成本來比較,兩者每年成本的差異約在一、二十億元,但由於台灣股市所提供源源不絕的免利息資金,就使得高科技產業在每年利息支出上有著數十億元的成本優勢,更不必談及民主自由這種無法衡量的政治優勢。台灣在未來數年所得將輕易超過二萬美元,等於現在加拿大、澳洲這些國家的水準。投資人就要自問是否擁有著能擁有與這種先進經濟發展環境相稱並致富的投資觀念,而不是持有已被現在先進國家所淘汰的各種憑技術分析、消息情緒投資的投資方式。而從過去數年外資在台灣股市的投資斬獲與影響力,可知只要擁有著能適應先進國家的投資觀念,就能在台灣經濟成長過程中輕鬆致富。所以,記得越早要脫掉過去不合時宜的舊投資觀念,穿上能夠適應新時代的正確投資觀念,就越能輕鬆適意的投資致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資IQ測試          2000/11/03          

投資IQ與問題測試 1、 可知道台灣股市過去二十九與美國股市過去五十年的平均報酬率都為十五%,遠高於台灣與美國經濟成長率。而世界各國的股市報酬率也同樣超越各國的經濟報酬率,而且都呈現正成長而沒有賠錢的負數? 2、 您可知道只要股票投資賺賠次數與比率都相同,例如,這次賺三十%下一次就賠三十%,那麼您將永遠成為輸家? 3、 您可知道過去七十年投資大師已發展出人人可學又穩賺不賠的投資觀念與實務?而過去數十年這些投資大師的徒孫其長期平均報酬率高達十七%以上? 4、 您可知道投資賺錢與創業致富有何本質上的不同? 5、 您可知道投資大師為什麼會對一般投資人的投資作法會大大嘆息? 6、 您可知道為什麼強調穩健保守的台灣與歐美退休基金、銀行、壽險公司都紛紛提高投入股市的比重呢? 7、 您可曉得為什麼天天看盤或聽股市解盤只會讓投資人虧損累累呢? 8、 您可知道投資是世上最能借力使力,而且只要一分耕耘就能擁有千百分收穫的美事? 9、 您可曉得為什麼投資大師都是超過六十歲的年高德劭長者而非意氣橫發青壯年呢? 10、您可知道為什麼現在世界各大股市的長期上漲倍數都高達數十倍至一百倍以上,所以世界各國加權指數都遠大於其股市起創時一百的基數? 11、您可曉得如果在未來您的總財富每年無法以6%以上的速度成長,那麼你將在台灣邁向先進國家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窮? 12、你可曉得一般人對股票投資缺乏信心而無法集中投資與大舉投資,乃是因為投資人不曉得正確、正統與正派的投資觀念與實務使然? 13、你可曉得投資大師並不較一般投資人更具冒險精神也更不願承擔過高的投資風險呢? 14、你可曉得為什麼股票被稱為百年來最佳的投資工具? 15、你可曉得一般人每天所吸收的投資資訊大多數無用與有害的,只是讓投資人浪費時間而已? 16、你可曉得為什麼股票基金界大師彼得。林區,為何會說出作一般投資人擁有著較基金經理人更佳的投資優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感與真正的安全          2000/11/04          

最近股市大跌很多投資人惶惶不安,而大多採取所謂的認賠殺出或觀望。因為,認為股市所謂的底部還沒有出現,或寧願等上升大勢底定再進場。然而,如果我們觀察這五、六年台灣股市的起伏變化,就會發現一個投資上事實,那就是只要股市發生二、三千點的大跌,事後都可證明當時這正是最佳的買進時機。當然,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會說這種事後諸葛的說詞誰都會,然而,問題真正的關鍵在於,為什麼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在過去都無法掌握到這種極佳的買點呢?答案就在於投資人無法真正判斷出股票的投資價值。由於,股票短期價格時漲時跌,根本無法事先預測股票短期變化方向,所以一般投資人就以為要追求投資安全的最佳方式就是跟著大眾或市場走。可惜的是,這種想法剛好犯了投資致富的大錯誤。華爾街與投資大師對於這種現象,有著一個有趣的說明,甚至還為說明這個現象而用了一個有趣的名詞﹍市場先生(Mr&#8231;Market)。這些投資大師認為投資市場很多投資人都有著群眾心理,也就是透過跟著市場氣氛而買進賣出。也因此使得投資市場才會不理性的波動。而這種波動正是擁有正確投資觀念與能真正認識投資價值的投資人獲取超額投資利潤的機會。所以,市場先生永遠是理性與冷靜投資人的最好朋友。投資人之所以採取跟投資市場氣氛相同的投資動作,例如大漲大買、大跌大賣,其原因乃是這樣才比較有安全感。可惜的是,安全感在投資實務上僅只能提供安全的感覺,卻無法提供投資人真正的安全。所以,切記要擁有真正的安全關鍵在於投資標的本身的價值,而跟所謂的加權指數、外資買賣超、經濟指標沒太大關係。事實上,如果能真正的掌握住投資價值,那麼市場的動盪正是提供投資人絕佳的投資時點的關鍵。所以,下次要投資千萬不要再『跟著感覺走』,而是要掌握住投資價值本身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你相信什麼?          2000/11/04          

如果你要成為一個快樂的投資生活家,如果你要成為一個樂觀而進取的現代人。下面有幾個問題,需要你我真誠的回應與回答的。你是否相信明天太陽仍然會從東邊出來?水仍然向東流?你是否相信世界明天會越來越好?你是否相信整個社會的所得會越來越高?你是否相信民主政府會在錯誤施政中學習到功課並加以改善?為什麼說上面這些問題跟成為一個快樂進取的投資生活家有絕對的關係呢?原因就在於這些問題也正是投資大師們他們的投資理念與生活信念的關鍵。因為,這些投資大師他們歷經一九二九年的世界性經濟大恐慌、二次世界大戰、越戰、韓戰、二次石油危機與中東戰爭,更歷經動輒有著世界毀滅可能的美蘇冷戰時期,以及數不清的經濟景氣循環變化。然而,這些投資大師們卻抱持著,資本主義遠比共產主義優越、永遠有著卓越企業家可以克服經濟景氣衰退問題、明天的經濟永遠會比過去更好、股票市場永遠能讓擁有正確投資觀念的人致富的這種信念,讓他們一直堅持在股票投資市場中經營他們一生的股票投資事業,而他們也因著這種信念自然擁有著豐碩的投資成果。而在個人的研究中也發現,在過去二、三十年世界數十個國家經濟發展與股票市場發展過程中,除了巴西以外,所有國家的股票平均報酬率都遠高於同時期的通貨膨脹率與經濟成長率。到底為什麼股票市場會被稱為百年來最佳的投資理財工具呢?答案就在於整個資本社會財富創造的核心﹍企業。從過去百年的經濟發展史觀察,企業正是整個社會財富創造的關鍵所在。而只要股票代表著企業資產與賺錢的持分權,那麼投資股票就是將自己的資金投入整個社會最具致富潛力的地方。所以,如果你有著如同投資大師的信念,相信他們所相信的事。那麼你自然能在悲觀中看到致富的良機,也能夠在不景氣中看到投資的契機了。所以,先不要問到底未來會怎樣,要先問你到底相信什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運用報紙上的投資資訊          2000/11/06          

如何運用報紙上的投資資訊任何開始有興趣進行股票投資的人,手頭上第一個能輕易獲得的投資理財資訊必定是來自報紙,因為報紙是廉價又大眾化的媒體。可惜的是,報紙的投資理財資訊雖然數量龐大且容易取得,但大多數卻都是有害的或無助於個人投資收益的資訊。基本上,報紙的投資理財資訊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固定的一些交易資訊,諸如股票前一日最高、最低、開盤、收盤價格、成交量、股本、本益比、融資融券餘額表、法人買賣超資訊、各自營商買賣金額、、等。第二類則是記者或分析師們的個股、類股或大盤解盤分析。第三類為新聞報導,報導諸如一些上市公司動態消息、產業前景、大事或經濟新聞等。就第一種資訊而言,雖然佔據報紙二至三版的篇幅,但這些資料卻無什投資參考價值,因為這些資料只是一種過去事實的陳述,對於股票未來變化的預測並沒有什助益。至於第二種資訊不僅無益甚至還有害,其原因在於這些解盤分析不是屬於事後諸葛亮的解釋,就是著重短期走勢的分析。這種短期投資建議嚴重違反股票需要長期投資才能致富的基本原則,本就極易招致投資人投資虧損。另一個根本問題在於這些投資建議都有著不夠周延的基本結構問題,因為,投資本就是從買進、等待獲利到賣出的一個投資決策過程,但這些記者或分析師的解盤建議卻是時有時無,即使聽了分析師的建議買進,但到底什麼條件或情勢下要賣出,讀者卻幾乎無法在未來同一版的投資分析中看到這種建議。這種只生不養或只看病不下藥的報紙投資分析通病,並無助於協助讀者真正解決投資操作上的問題。更不必論這些分析師或記者的建議是否管用這一回事了。基本上,真正對投資人有用的資訊是第三類所謂的專題研究報告與新聞報導,而讀者要能有效運用這些資訊的方式,並不是靠剪報或閱讀報紙。最佳的方式是上網到各證券商或理財網站下載研究報告與新聞報導等相關資訊,而後依產業別與個股別予以歸檔整理,再輕鬆研讀分析與吸收,這才是現代投資人閱讀投資資訊的最佳方式。因為,透過這種方式投資人自然能輕易掌握大量而具長效型的資訊,而也能自然使得投資人棄短就長,成就一個長期投資致富的快樂投資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從投資看工作          2000/11/06          

現代人幾乎每個人都有工作,而且婦女因著女權的伸張更可以發揮個人潛能,所以台灣家庭婦女就業率也高達六成左右。現代一般人所認知的工作型態可說是來自工業革命後的產物,由於集中生產的工業生產型態,同時也促成了都市這種現代人主要的群居社會型態,也因此通勤或在中大型企業上班就成了現代人主要的上班生活表徵。基本上,工作對個人而言帶來了幾個利益,除了成就感、歸屬感的心理滿足外,也是人們收入的主要來源。然而,自從投資市場的發達與通訊、電腦資訊與網路的逐步發展後,人們的工作型態就產生了結構性改變。諸如,在家上班、蘇活族的工作型態、投資收入高於工作收入、非工作收入的計算諸如教育兒女、婦女家庭管理的社會成本與收入等,根本的改變了工作的定義。因著工作是為提升生活品質而存在的思潮,世界各先進國家每週工作時數呈現著逐年減少的趨勢。因著社會對教育兒女與家庭管理重要性與成本的認定,家庭主婦或主夫有著日益增加的趨勢。也因著投資收益高於工作收入的趨勢,因此員工年終股票分紅或企業股票認購權成為吸收人才的最主要誘因。既然,世界的工作型態在這十幾年呈現著結構性的變革,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因該如何去掌握這種趨勢進而成就快樂的投資人生呢?首先,就是要能真正認識﹍﹍『投資收入會高於薪資收入』這個不可逆的世界趨勢。如觀察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員工薪資水準,就會發現並不較傳統產業高出多少,造成兩者財富差異日大的關鍵在於股票投資收益。俗話說:『打不贏,就加入』。所以,一般不在高科技、高成長的上班族,要能有效提高收入最佳的方法就是投資相關的股票一途。其次是要將投資視為另一種工作專長來經營與學習,而非將之視為一種賭博或運氣的遊戲。很多投資人會花費數千元去學美語只為著一次的自助旅行,卻吝於花費時間與金錢去研習能終生受益的投資專長,實在是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作法。其三是以投資角度將個人工作前途作一番檢視。台灣很多高科技公司員工之所以能成為千萬富翁,乃是因為認購或投資了自家公司的股票。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投資眼光檢視自己所處的產業與企業,如果發現所處的產業並無可供長期投資與持有的投資標的,或者自己所工作的公司並不值得投資,那麼就要有著更換工作的心理準備。因為,這種產業或企業因著缺乏競爭力與投資潛力,將很容易被產業升級洪流所淘汰,那麼在其中的上班族也極易成為破產、倒閉、關廠的受害者。事實上,投資收入還有著如筆者新書所言﹍『一分耕耘,千百分收穫』的特質,如果能夠將投資視為一種工作,如果擁有正確投資生活家的觀念,那麼擁有更多的生活時間、更多的收入、更豐富的人生將成為一個人生可能與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複製的成功          2000/11/07          

常言道:『人要成功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所以儘管很多人努力研讀坊間的超級營業員的成功經驗,或者卓越經營者、管理人的自傳,但成功的經營者或超級營業員仍然只是萬中不得其一的極少數。因為,這些菁英之所以被稱為超級或卓越,乃是因為他們的數量如鳳毛麟爪般的稀少。因為,如果很多人都是超級營業員,那麼這些營業員就不能成為超級。如果每個人都有著開麥拉明星臉龐,那麼明星就不能成為明星的道理一樣。這個道理也如同奧運的獎牌一般,無論有多少選手參加,但金、銀、銅牌卻永遠只有三面。所以,無論如何研讀各種成功經驗的書籍,人們要從中學習成長或自我激勵這都是可行的,但要複製這些成功的經驗於自己身上卻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除了所謂時空上的天時、地利、人和因素的不同外,本身的資質條件也是個關鍵因素。幸好,這世界上有著一個投資理財領域,可讓人輕易的複製並享受成功經驗。基本上,世間所謂的成功跟個人條件、環境與時空有關,既然時空環境不同就無法複製別人的成功經驗。然而,投資理財的領域卻並非如此,因為無論時空環境如何變化,過去五十年的美國股市或過去三十年台灣股市每年的平均總體股市投資報酬率都等於十五%。換句話說,整體股市的總報酬率等於同一時期經濟成長率的二至三倍,而如果投資人的長期投資報酬率等於股市總體平均報酬率,這就表示個人財富每年以二至三倍於一般人的速度快速累積只要時間一拉長投資人與一般人的財富就會有著極大的差距。更棒的是,過去數十年有著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投資大師徒孫們,以及一些堅持正確投資觀念的投資人,在股市中擁有著約略等於十五%至十七%左右報酬率的長期投資成效。換句話說,這些單單只包括有績效紀錄可考的成功例子,就足以證明要投資致富成功這種經驗是可以輕易複製在個人身上的。為什麼投資領域很容易複製投資大師們投資致富的成功經驗呢?答案在於投資市場本就是為創造贏家而存在著,所以成為投資贏家並不難。再者,投資市場是一個沒有年齡、性別、種族、學歷或財富多寡歧視的領域,而是一個強調理性是尚、靠觀念即可致富的領域。所以,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或個人特質這些配合條件都派不上用場,這也就是為什麼投資強調只有贏家,而沒有專家的真正意義。所以,當數以千計世界各國的退休基金、保險公司或台灣很多保守的銀行業者已經認清唯有透過投資股市才能提高收益,而紛紛介入股市投資。此時,不要再將投資視為一種投機,而應該視為一種可以輕易將投資大師的成功致富經驗複製在個人身上的一種可學習的專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的報酬          2000/11/08          

常言道:『謀定而後動』,在這個強調速度、效率與十倍數的時代中到底還適不適用呢?只要看到一窩風網路公司成為泡沫,而一些傳統製造業與服務業等具實質經營利潤企業逐步透過網路提高本身的競爭力,就會發現這句話仍然適用在現代社會。同樣的美國一項網路股票下單交易的統計資料也顯示,運用網路快速甚至即時的下單,根本無助於投資報酬甚至大部分還是有害無益的。因為,要成為一個快樂的投資生活贏家,首要之務就是要懂得等待所能帶來的報酬與利益。等待之所以會在投資上帶來可觀的報酬,其原因有三,其一是投資本就是需要時間來透過卓越企業家來協助投資家成就並分享龐大經營利潤,所以投資本就需要等待的時間。其二是站在降低風險的角度而言,要降低投資風險有兩個原則,第一就是選擇績優股票做為股票價值與價格的屏障。第二就是慎選投入時機,因為只要在低檔買進績優企業股票,這種投資策略就會創造出幾乎無風險的投資決策。由於股票市場總是漲漲跌跌,那麼只要耐心等待股票市場自會出現千載難逢的投資良機。既稱為千載難逢那就表示這種低檔情形不會隨便出現,根據個人的觀察台灣股市大約每一至兩年就會出現一次,所以一般投資人買賣股票只要每一、兩年進場一次即可。其三是從數學與統計數字來觀察分析,等待所創造出來的報酬率甚至會超過整體的股市每年平均報酬率。技術分析裡有所謂的乖離率,所謂乖離率指的是現在股價與平均股價間相差的比率。例如,與月線間的乖離率為負十%,表示現在股價比過去一個月股票平均價格低十%。根據一般的經驗乖離率分析有著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如果比較的期間越短則乖離率上下幅度也越小,反之,如果比較的時間越長那麼乖離率的漲跌幅度也越大。例如,以週平均股價的乖離率作為比較標準,那麼週乖離率大約都在正負十%上下。如果,期間拉長至一年或半年,那麼年乖離率的上下震盪幅度常會高達正負二十至三十%。換言之,如果投資人能夠耐心的等待最佳的投資時機,那麼就能輕易的享受著二、三十%市場自然波動所帶來的價差利潤,如果投資人所選的產業或股票長期呈現成長的趨勢,也就是說,這種股票的長期平均價格呈現著往上的走勢。那麼在一般市場投機客大幅退出的低點介入投資,那麼有耐心的投資人就可輕易的賺取二、三十%的等待利潤,以及投資標的本身上漲所帶來的投資價值增加的利潤。所以,何不好好深思等待所能帶來投資上的報酬,而且,等待不僅能帶來投資上的收益,在生活上等待更是一般投資生活家可以享受生命的最佳好友,因為在等待投資良機的來臨中,大可好好享受著生活中一切的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過去與現在之爭          2000/11/09          

愛因斯坦可說是近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可是在量子學大師波爾的眼中,愛氏卻是妨礙現代物理科學進步的一位人士。兩人曾為著量子力學所謂的事件發生的或然率論與古典物理中的決定論而有著不同看法,所以,波爾才會俏皮的說著,『一個物理新理論之所以會存留下來,乃是因為反對它的老一輩物理學家已經逐漸凋零的緣故。』事實上,如果觀看近代物理學的成長演進過程,就會發現這種說法反映了很大的真實性。如果,我們再看看台灣股市近十幾年的變化過程,也會發現這種有趣現象。從前台灣股市籌碼不多股票家數也僅只有上百家,所以股價飆漲、主力橫行、內線交易頻傳。但這幾年我們如仔細觀察整個台灣股市的變化,就會發現高股價的股票絕大多數都是超卓的績優企業,而不是一些濫竽充數的主力股。而一些主力不僅隱姓埋名也不再獨戀一支飆股,而是採取所謂投資組合方式進行投資。更有趣的是,人們不再在乎所謂主力炒作股,而開始在乎法人投資的個股。而且,整個股市竟然變成炒家的墳場,而非炒家的樂園。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所謂有錢又有股票的上市股票最大股東,被自家的股票套牢而最後不僅虧損破產還鋃鐺入獄的戲碼一再發生。換句話說,這些公司派炒家竟然被其視為無物的市場所擊敗,而被高價套牢於自家的股票上。這種變化正說明台灣股市正在進行著本質上的改變,那就是隨著台灣股市可供投資的股票標的日趨增加到七、八百種,投資人變得不得不慎選股票,此時,炒手要再請君入甕的風險就變得奇高無比。然而,隨著台灣股市越趨成熟,此時投資人就更要瞭解,只要政府放手讓股市自由化、國際化,那麼不僅股市可供投資的標的會在一兩年內擴增至一、兩千種以上,更可怕的是股票漲跌幅度也會同步開放,屆時習於以七%漲跌幅作保護傘的不用功散戶,所要面對的可是會一夕破產的大投機風險了。事實上,從台灣這十幾年的股市發展,就會發現只要一、兩次的股市大崩盤,就會使得一些擁有錯誤又過時投機觀念的投資人或投資顧問大量被市場淘汰出局。而後,才會逐漸使得一些擁有較正確投資觀念的人逐漸存留下來,或許經過幾次這種淘汰過程,台灣股市才會逐漸成熟。這種殘酷的淘汰過程,正是整個社會從過去要邁向現在與未來一條必經的路,正如同現代物理學進步的過程一般幸好,投資大師一些歷久彌新的正確投資觀念,到現在仍然讓很多投資人受益匪淺、安度投資逆境。所以,現在是不是投資人再向投資大師們汲取其投資智慧的時候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倫三島的投資啟示          2000/11/09          

最近英國伯明罕車展,雖說在世界汽車展中這個車展不算太著名,然而因著這個歷史悠久的工業大都市盛名每年總會讓車迷們有著不少的期待。不過,令人震驚的是這次英國國際車展中,竟然沒有道地英國製汽車可以參展。因為,所有著名的英國汽車廠諸如,蓮花、捷豹、ROVER都已被其他著名車廠諸如福特、BMW所收購了。英國可說是整個世界工業革命歷史的開端,曾經是世界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也在汽車發展史上有著一定的地位。但經過上百年的發展英國汽車業卻在世界舞台上光芒黯淡,不過,雖然英國的國力與汽車業有著這樣的起伏變化,但仍然還是世界主要的先進大國。而且,從汽車業與倫敦股市這兩大產業的發展,也會發現其成長的方向頗值得台灣投資人深思的。從世界各國汽車業的發展興衰變化,就會發現世界前六大汽車廠盡在美、日、德三國,而這三國的所得與人口數都遠超過英國,這說明有些產業是需要國內市場作為支撐方能以茁壯成長。因為,美國每年汽車銷售量高達一千二百萬輛左右是日本的三倍,更是整個歐洲市場的一倍多,而美、日、德三國國內汽車銷售量更是台灣或大陸的數十倍至十數倍左右。然而,英國汽車業的式微並不代表著英國經濟就會持續走下坡,因為會有新興的產業來替代原有的產業,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證券、投資產業。英國倫敦證券市場規模遠超過德國法蘭克福證券市場甚至日本股市,這也證明有些產業的發展跟人口多寡或內需市場大小無絕對關係,而跟政府與企業經營者的觀念有關。事實上,投信公司一位高階經營者也提到愛爾蘭在世界基金界的龐大影響力,愛爾蘭曾是世界工業革命風潮中主要的一員,雖然隨著工業革命風潮流向全世界,而使得其影響力或重要性更趨式微。然而,其在過去上百年工業革命期間累積的龐大財富,現在卻透過投資與投資專業來賺取著更大的財富。這兩個現象對投資人在面對台灣產業未來變化與個人財富創造時,相信有著很大的啟示。因為,雖然某些產業會隨著競爭國家的興起或國民所得的增加而面臨淘汰的命運,但在其時也同時會興起另些個充滿著致富潛力的新興產業。事實上,日本某綜合研究所就對台灣資訊電子業的快速興起並威脅日本原有的龍頭地位,而深感興趣與困惑。最後,他們的結論是台灣高科技產業之所以能迅速趕上日本的原因,在於台灣高科技企業都屬中小型新創企業,而且經營者本身大都有科技工程背景,因此使得在日本需要二、三年才能定案的數十億或上百億元投資、擴廠計畫,在台灣只要二、三個月就能敲定而執行。換句話說,在強調彈性、速度與創新的產業,台灣擁有著遠比日本大型企業更佳的競爭力。而愛爾蘭透過過去累積的財富進行投資,並且運用這種投資專業幫助世界各國資金進行投資,不僅在世界基金界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為國家與人民賺取了大筆的財富。這個現象更說明著在未來如何善用過去所累積的財富,透過投資來以錢賺錢利上滾利,則更是台灣所有投資人甚至經營者所應該重視的課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擁有對的觀念比擁有對的股票重要          2000/11/10          

很多投資人最常問的問題就是:『到底可以買什麼股票?』,這個表面看似虛心請益或參酌他人意見的問話,常常是投資人可能犯的最大錯誤。因為,這正如同一個計畫開創事業的經營者,隨意去問別人說:『到底什麼生意可以作』一般,那麼我們幾乎可斷定其開創事業的意圖必定歸於失敗。因為,經營事業就是要擁有著比他人更擅長的洞察力與專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現代工商社會中生存並獲利。如果,問別人什麼生意可作,這代表著本身既沒什麼專業也沒什麼洞察力。如果貿然創業不就是自尋煩惱麼?而在投資上也是如此,如果隨意問別人甚至所謂的分析師﹍﹍『到底什麼股票可以買?』也極可能會使得投資人產生虧損,即使僥倖獲利也不過是為下次更大的虧損開個頭罷了。為什麼問個問題會造成如此不堪的結果呢?其原因有三,其一是如果這個問題是因為投資人不知道如何著手進行投資而問的問題,那麼投資人根本未問對問題。此種狀況投資人真正要問的問題是﹍﹍『我要如何擁有正確的投資觀念,來進行股票投資?』因為,既然不曉得如何進行股票投資,此時投資人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裝備自己、充實自己。而並非立即下海進行個別股票的投資動作。其二是如果投資人問這問題是為著參酌別人的看法或意見,那麼這種作法仍然大有問題。因為,不知道回答問題的人其動機與能力為何。如果被問的人能力不足,那麼豈不是問道於盲麼?如果,回答問題的人其動機並非完全為著投資人的利益著想,諸如,投資顧問公司老師為著招收會員、基金經理人為著新基金的募集,證券公司解盤人員為著促進營業廳短線投機操作或根本只為著作秀而隨意回答,那麼投資人所獲取的仍是一個不完整甚至是有缺陷的答案。更可怕的是投資人本身並無法辨別,到底這些答案是屬於上述的哪一種。因為,只要投資人沒有正確的投資觀念,那麼就永遠沒有能力去進行有用的判斷。事實上,投資人問類似的問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其實是因為缺乏信心使然。然而,只要投資人是因為缺乏投資信心而東問西問,那麼即使得到明確的答案,投資人仍然還是沒有投資信心。那麼投資人就會有兩個可能的反應,一個是猶豫不決無所適從繼續再問不同的人同樣的問題,只是隨著越問答案會越多到最後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另一個就是因著半信半疑,所以進場小試一番身手。一有風吹草動就疑神疑鬼,不是提早落跑就是賠本殺出,總是多擔了一份心事,而無什長期投資大報酬可期待的。那麼要如何解決這個常見的困擾呢?答案就是先建立並學習正確的投資觀念,因為一旦擁有著正確的投資觀念,那麼自能具體評估股票本身的價值所在,根本不勞別人提供投資建議。再者,擁有正確的投資觀念,自能有效的擷取資訊,而不會被別人的意見所混淆。更重要的是因著正確的投資觀念才能集中投資長期持有,使得投資人安享快樂的投資獲利生涯。 所以,不要再問別人什麼股票可以買,而是要自問自己要到哪裡學習到正確的投資觀念,或要如何才能擁有正確的投資觀念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資專家最大的投資盲點          2000/11/13          

曾跟很多投資顧問、分析師、基金經理人聊天,在聊到投資看法時,就常發現這些投資專家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職業病與投資盲點,那就是追求投資報酬的極大化。這些投資專家常因著工作上的特質與壓力,使得他們會不自禁的追求最佳的投資報酬。因為,基本上基金公司經理人的紅利多寡跟其基金在全體基金績效排名高低有直接關係,而自營部操盤手的年終獎金與所操資金賺錢多寡與其他證券商自營部表現也呈現著極密切的關係。由於這些投資專家這種職場績效壓力與彼此相互競爭短期排名的特質,使得這些投資專家不僅常處於壓力中,更會患得患失而對自己專業喪失掉自信。因為,即使在某波段中掌握住主流股票而擁有著頗佳的投資績效,但在下一波就可能錯失掉而在績效上顯得欠佳。總之,這些經理人或操盤手總是在排行榜中起起伏伏,如果觀察國內各種基金績效的短、中、長排行名單的不同與變化,就會曉得根本沒有一位基金經理人能夠持續維持極佳的排名。也因著這種事實所以大多數的投資專家總在自信與喪失自信中徘徊著,因為在一般投資人中,投資專家因著其高人一等的專業知識而顯得自信滿滿。但在投資專家的排名競爭中,因著排名的起伏或未能掌握某一波段的主流股或潛力股而懊惱甚至喪失自信。事實上,如果一般投資人也將投資視為一種競爭遊戲,那麼這種投資專家的投資盲點與通病也同樣會發生。因為,不是懊惱沒有買到這個波段的漲幅最高的股票,就是懊惱著為什麼賺得比別人少。那麼要如何破除這種投資盲點,而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投資、輕鬆致富的快樂投資生活家呢?答案就是從絕對報酬率著手。無論是投資專家或投資人如果將投資報酬目標放在比加權指數高或比其他人高,那麼就會讓自己一直處於緊張與壓力之中。但如果將眼光放在長期的絕對投資報酬率目標,那麼在進行投資時就會顯得氣定神閒快樂適意。因為,這種以合理而滿意的長期投資報酬率為投資生涯的目標,可使得投資人不致有著選擇最佳投資標的的壓力,更不會有著比高低較長短的壓力。更有趣的是這種投資哲學與作法,長期下來不僅能快樂投資、輕鬆致富,甚至在投資報酬上也會遠遠超出想像。基本上,被稱為空前絕後最偉大的投資家華倫。包菲特的作法就是如此。他在個股投資分析衡量時,投入的標準是以每年15%這個跟整體股市平均報酬率相當的的長期投資報酬率為基準。然而,因著其保守的作風與謹慎的評估作法,不僅使其擁有著遠高於15%的長期投資報酬,這種投資哲學更使得他擁有著較其他投資大師美滿的家庭生活。既然,只要求達到平均值的投資觀與作法,就能夠讓投資人輕鬆而無壓力獲得超越平均值的長期投資報酬,那麼投資人何妨拋棄與市場或其他投資機構短期爭強鬥力的競爭心態與投資盲點,好好作個快樂的投資生活家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從店頭市場看致富良機          2000/11/13

從店頭市場看致富良機最近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店頭市場整體上櫃公司的總營收與盈餘呈現著倍數以上的增長,無論在營收或利潤的成長倍數都遠遠高於上市公司的表現。這個事實正顯示出店頭市場是一個能讓投資人擁有著數以倍計投資報酬率的好投資市場,但是到底為什麼店頭市場能有著這麼卓越而令人無法置信的耀眼成績呢?基本的原因就在於台灣的店頭市場如同美國那斯達股票市場,其中不乏很多新興企業與具備成為明日之星的企業。由於台灣股市將股票交易分成二級制,亦即屬於經營歷史較久、獲利達某一標準、股東人數與資本也達某一固定標準得列為上市股市的交易對象。而如果經營歷史較短、股東人數較低、資本較低即使獲利能力不錯也只能在店頭市場上交易。而現在有司當局正推動的店頭第二類股或明年底擬成立的未上市股票交易制度,則可說是另一級。換句話說,台灣在即將來臨的未來整個股票交易將分成三級,亦即上市、上櫃與報備或未上市股票。而從上櫃企業今年卓越的表現正顯示出,雖說上櫃企業的知名度不及上市公司那麼的響亮。然而,就投資報酬而言,那麼店頭市場的某些股票報酬率將遠遠超越上市績優股票。這種情形正如同球隊的選拔一般,如果已被列為全國性的球隊選手,雖說其實力已備受肯定,然而其爆發力與成長力卻因著其球技的成熟而被侷限在一個可預知的範圍,根據過去十數年的統計資料,上市公司平均的營收成長率大約在十五%左右,而較佳的績優企業其營收成長率最多也大約在三十至五十%。然而,如果觀察上櫃公司的整體營收與盈餘成長率,不僅平均值較高,有少數個別企業的營收、盈餘成長率更有著動輒數倍以上的驚人成長率。這正如同一些被選秀的高中生新人一般,由於其潛力與能力正待開發所以他們擁有著幾近無窮的成長潛力。這種企業成長現象事實上也吻合著企業壽命論的說法。根據過去上百年的企業經營壽命統計,發現企業正如同人類一般有著其壽命的限制。一般而言,企業壽命大約只有三十年上下,然而如果能夠透過企業再造、更替經營階層與產品,那麼企業仍然有可能有著更長的壽命。不過,這種企業壽命統計資料也顯示,企業在營收、盈餘成長率方面,正如同人類青年期、壯年期、中年期與老年期一般,有著不同的身高成長速度。而只要是處於青年期的企業其成長率都遠高於中年期或老年期的企業。而由於台灣股市對企業採取這種三級制交易制度,那麼就會自然使得青年期的企業集中在上櫃市場與未上市股票市場中。只是,雖然這種市場充滿著點石成金的絕佳致富機會,但其中也充滿著頗高的投資風險。因為,正如球團培養新人需要有著慧眼識英雄的能耐,否則可能會有著徒勞無功的結果。不過,上櫃、第二類上櫃股票與未上市股票中確實存在著可成為台灣下一波明星企業,所以其中蘊藏著極大的致富良機。如果,投資人有著伯樂的投資眼光以及深入瞭解這些企業的機會,那麼或可進去尋寶一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2008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資是最好的第二專長──陳信得

生命會自己找出路          2000/11/14          

最近在一次聚會中,一位著名大學的教授就悲觀的提到現代年輕人學術素質的低落,甚至更延伸到對台灣經濟前景一片悲觀的論點。因為,他認為現在年輕的研究生不僅素質低落而且缺乏上進心,而且台灣現在又是產業外移、又是大陸競爭未來前景漆黑一片。事實上,這種學者書生之見的情形所在多有,近的如日本學界與企業業痛斥日本大學生不用功讀書只會染髮叛逆素質低落,遠的如六、七零年代保守人士痛批當時的嬉皮風潮。而另一個全球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在一九六零年代集合全球學術菁英『羅馬俱樂部』所發表的一本書﹍﹍『成長的極限』。當時,這些世界學術菁英提出一個論點,那就是根據他們的精算,世界的經濟將因著經濟發展使得能源與資源的消耗超過地球極限,而將在一九九零年代發生全球性的經濟崩潰。事實上,在八零年代也有一位著名的印度裔的美國經濟學者,提出美國與世界將在一九八九年即在一九二九年世界經濟大恐慌的第六十年發生另一次的全球經濟大恐慌事件。可惜的是,這些學者的預言從來沒有一次兌現過。不只如此,近幾年領導美國經濟再創高峰的正是嬉皮風盛行的那一代,而日本企業也發現到那些叛逆的年輕人在進入企業後,很快就自動調整他們的叛逆隨性的作風,而迅速進入企業競爭的戰鬥位置。如果,有空到一些國內高科技公司、網路公司走走聊聊,就會發現裡面不乏一些被學者批評為不知責任為何物的二十郎當歲的年輕人,抱著睡袋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的進行研究。這種情形正如電影『侏儸紀公園』主角所說的一句話:『生命會自己找出路』,換句話說,無論是叛逆青年、新手上路的政府、錯誤的經濟決策、不利的經濟趨勢,這個經濟社會自存著一種會調整改善的機制,讓未來環境得以改善。正如,經過石油危機後,世界汽車的平均油耗就大幅改進,而使得石油消耗大幅減少一般。事實上,筆者常覺得少去聽經濟學者的看法,而常常去聽聽投資大師們的想法,這才是投資人可以終生快樂適意輕鬆致富的最佳作法。因為,學者總是用批判的角度去看事情,而投資大師卻永遠持著在悲觀中尋覓致富良機的積極人生觀。就以國內為例,產業外移這種現象在十年前就已經被很多經濟學者提出警告,但這十年台灣卻創造出另一批不是經濟學者的高科技新貴富豪來。千萬記得,這世界幾乎沒有多少經濟專家或學者成為富豪,但投資大師或其跟隨者可是過去數十年世界經濟發展的驚濤駭浪之中,個個成為富豪。值此時刻或任何悲觀時刻,切記『生命會自己尋找出路』這句話,因為從過去歷史來看整個社會自會有著調整與改善的機制讓未來更美好,所以好好找尋能讓你在未來致富的投資標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7-2025 12:14 AM , Processed in 3.35457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