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940|回复: 31

陳摶祖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3-2008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30-5-2011 12:18 PM 编辑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相见。

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犹可知。


心性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言语多反复,应知诡谲①旋生。

垂首低言,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子贵;才偏性执,不遭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儿孙累重;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能裕后光前。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获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享不久;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

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材;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心腹之寄?

乖戾难堪,因讼丧身还害子;待人处地,无论福禄更延年。

迷花恋酒,闺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

聪明子语言木讷②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

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

奢侈靡丽,岂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

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处大事而不急,伟器晚成;能见机而扩充,高才早发。

多才吝教,已无成人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

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较量锱铢③,岂足期乎大受。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

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乐处生愁,一生辛苦;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谪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

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处家孝悌无亏,簪缨④奕世;与世吉凶共患,血食千年。

曲意周全知厚德;任情激搏必豺心!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

必求自反,蓄积厚而屈事能伸。

少年飞扬泛动,颜子之限难过;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息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平乏,天将福矣;

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神必佑之。

冻饿休怨根基,造恶所致;瘟亡不由运数,获罪于天。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发;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得失不惊其神,非贵亦须大富,寿更可知;

息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必有。

无事失措仓皇,卑躬狭隘;有难居然安稳,胆识宽宏。

处物存心,终身允吉;累仁积德,数世其昌。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如何餐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如何暴疾而没?纵欲奢情;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僻。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如何多灾多盗?刻薄为怀。如何进犯官府?强梁作胆。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何知拜相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何知丞薄下吏?量平胆薄。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

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有威严,当一品之封;少修饰,能掌万金之重。

多言好胜,若然有嗣必伤身;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贫苦中,毫无怨言,两国褒封;

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资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为甚欺夫,显然淫行;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勉教后来,犹期善变。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允矣血气精神,由知而显。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录自《陈希夷心相篇》传本)


陈抟《心相篇》与《龟鉴》同为相学论文专篇。《龟鉴》是从人体生命哲学道理入手论相,而强调必须把人的生理与病理相结合,着眼于“形神气色”的统一性和外形与内心的一致性来讨论,方为合理。而《心相篇》则采取散文赋体,专为发扬“善恶因果”哲理,特从“人心”即道德精神方面论相,其词精辟,道理深邃,是古代相术学史上的重要名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3-2008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30-5-2011 11:49 PM 编辑

《何知歌》

何知君子多災迍:春夏額上帶昏昏 何知君子百事昌:準頭印上有黃光
        何知人家漸漸榮:顴如朱色眼如星 何知人家漸漸貧:面如水洗耳生塵
        何知白衣換綠袍:天倉豐滿福堂高 何知為官不食祿:坐時伸起頸頭縮
        何知人家不生兒:三陽暗發如黑煤 何知人家怪常來:朦朦黑色遶唇腮
        何知兄弟成雙吉:山根高聳眉如一 何知兄弟成雙凶:山根斷折眉不豐
        何知人家鬼打屋:天庭數點黑如粟 何知其人不及第:眼中赤脈如絲曳
        何知人主早發解:福堂豐滿精神快 何知人家頻換妻:眉頭帶殺下位欹
        何知人家妻妾淫:奸門暗黑眉如金 何知人生不聚財:但看法令破蘭台
        何知人家被火傷:眉頭數點赤脈長 何知人家弟殺兄:山根常黑不分明
        何知人家常被賊:但看雙岳如煙黑 何知生女不生兒:眉間但看兩頭垂
        何知小兒常被驚:山根年壽色常青 何知人家妻受邪:奸門黑漆不光華
        何知人家兒受災:三陽暗色如煙煤 何知人家竹林旺:山根氣色遶周黃
        何知人家貯積財:甲匱紫色常堆堆 何知為官多災難:坐時眉攢口常歎
        何知為官一舉超:未發言詞語含笑 何知突睛殺人惡:但看當門兩齒落
        何知人家殺頭妻:必是山根年壽低 何知人家殺頭夫:左頸肥大右頸枯
        何知官員剋舉主:鼻曲印破多紋縷 何知僧道有高名:必是古貌與神清
        何知人家孝服生:眼下喪門白粉痕 何知壽年九十六:天庭高聳精神足
        何知壽年八十二:兩邊法令低垂是 何知其人四十五:看他面皮如繃鼓
        何知人家有貴人:水土二星肥且明 何知愛弓與刀鎗:面上露睛赤脈長
        何知妻子兩度換:眉毛下垂且入眼 何知肚中有文章:但看牙細口唇方
        何知其人命不長:看他聲音女人樣 何知其人多殺人:眼內赤脈貫睛是
        何知兩度再嫁人:女人聲作丈夫音 何知富貴又昌隆:頭圓鼻直而面方
        何知人家常病苦:年壽金木生黑子 何知父母早不全:但看黃毛額角旋
        何知九十壽且隨:其翁晚景下顯肥 何知其人定生財:看看五嶽分明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3-2008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30-5-2011 11:49 PM 编辑

何知其人無兄弟:眉短眉交皆不利 何知破家不整齊:面皮光滑薄如紙
        何知其人常作寇:月孛鼻頭尖且小 何知為官不超陞:坐時神暗眉常蹙
        何知一世不生兒:三陽陷了色如脂 何知人家被劫奪:兩眉起紋生過目
        何知人生服毒藥:土上損破黑子惡 何知人生卒暴死:唇青年上生黑子
        何知人生命帶凶:長腳蜂腰總一同 何知其人心偏曲:豹牙缺齒黃面目
        何知其人主餓死:縱紋入口乃如此 何知其人主水厄:看他眉間雙黑子
        何知父母早不全:其人上唇若趫夭 何知女人定剋夫:眼大眉高頰骨粗
        何知破敗且伶仃:看他兩腳如杖形 何知其人主大殃:耳焦眼赤禍難當
        何知男子定孤刑:項喉恰似鷺鷥形 何知兄弟各相拋:眉毛戚起常相交
        何知幼小災厄故:但看鼻頭井灶露 何知破祖又離鄉:三尖三露為之殃
        何知女人定拋夫:額角入鬢更何如 何知作事倫序無:看他眉睫長而疏
        何知父母兄弟異:耳眼大小高低是 何知刑剋事招嫌:口下生鬢直到顴
        何知末年主多災:但看其人無下顯 何知女人是婆姨:看他一雙好蠻蹄
        何知刑妻並剋子:魚尾偏枯顴骨露 何知破祖閒事侵:額尖頭尖項後深
        何知官貴顯文章:眉秀目清好印堂 何知人妻產孕易:陰陽位上安兒女
        何知臨產閻王覓:看他眼下氣色赤 何知人主他鄉死:看他眉上生縱理
        何知獄厄有災迍:但看眉間有斜紋 一紋一度入獄內:二紋二度入牢危
        何知其人兩三婚:但看奸門有多紋 一紋必定剋一妻:二紋兩度重婚娶
        何知不久剋妻兒:但看氣色白生眉 若看眼下白色起:右剋妻兮左剋子
        何知其人剋父娘:但看眉粗又更黃 何知妻子值千金:但看眼下淚堂深
        何知破祖剋妻子:面似桃花眼如水 何知女兒孤且淫:聽他一片雞公聲
        何知末年敗郎當:看他決定無承漿 何知主有美貌妻:看他兩眼長而細
        何知病患來不饒:看他眼下黑而焦 何知不讀書與經:看他恰似青蠅聲
        何知人常招口舌:看他面形多火色 何知其人損頭妻:面皮光滑粉如脂
        何知一生衣祿榮:印堂寬正且無紋 何知平生多破財:土孛倉庫皆陷害
        何知處世多豐榮:其人天庭有福星 何知其人主路死:滿面白色恰如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3-2008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有脈,樹木有年輪,人有紋理,人老鄒紋現,方知歲月在。
面相學,能夠知道別人個性,在人群之中能發現很多趣味,也添加生活樂趣,與人緣。
最關註您如何判斷人而不令人反感,講話要有技巧,人緣自然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4-2010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摶祖師教導人如何改變運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4-2010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摶祖師教導人如何改變運氣。。。
boobanzhu 发表于 29-4-2010 11:53 AM

直接点,教导人如何炼丹成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9-4-2010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点,教导人如何炼丹成仙。
我是Max 发表于 29-4-2010 01:52 PM


在這裡都不是個個想成仙的。。學習修為就已經足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2010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這裡都不是個個想成仙的。。學習修為就已經足夠。
boobanzhu 发表于 29-4-2010 02:15 PM
能好好做人就很了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2-2011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段?
改善财运的会有吗?
谢谢

陳摶祖師教導人如何改變運氣。。。
boobanzhu 发表于 29-4-2010 11:53 A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2011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
出納不公平,難得兒孫長育﹔語言多反复,應知心腹無依。
消沮閉藏,必是好貪之輩﹔披肝露膽,決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孫榮兼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2011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摶祖師修的好像是“睡觉大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2011 0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boobanzhu


    看得出你这篇转贴与这篇有什么不同吗?
《心相篇》

       宋·陈希夷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
  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
  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
  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小富小贵易盈,刑灾准有;
  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
  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
  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梁栋之材;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
  待人有地,无端得福更延年。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
  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
  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
  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
  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
  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
  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
  见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
  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
  大才与见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
  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
  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
  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
  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处家孝弟无亏,簪缨奕世;
  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曲意周全知有后,
  任情激搏必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
  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
  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名扬海内。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
  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
  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举止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
  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
  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
  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如何飧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如何暴疾而殁?色欲空虚。
  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
  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
  如何时犯官府?调停失当。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
  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
  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
  少修饰,准掌万金之重。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
  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
  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
  资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
  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为甚欺夫?显然淫行。
  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
  勉教后来,犹期善变。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
  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
  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1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摶(872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五代末,宋朝初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人(四川资阳市安岳、乐至一带,一说重庆市潼南县),著名道士。生平事迹和出生时地众说纷纭,难辨真伪。

年少时,好读经史百家之书,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有诗名。举进士不第而游历名山,求仙访道,长期隐居在武当山、华山和少华山。据《宋史·陈抟传》载:吕洞宾曾“数来抟斋中”。又与谭峭为师友。后周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端拱二年(989年)卒于莲花峰。

《华岳志》记载周世宗柴荣召见过陈抟一次,授大夫之职不就。

陈抟闻知赵匡胤登极,闻讯大笑坠驴曰:“天下这回定叠也!”

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年间曾诏陈抟赴汴京,但始终拒绝在朝做官。宋太宗自作《诏华山处士陈抟》诗: “华岳多闻说,知君是姓陈,云间三岛客,物外一闲人;丹鼎为活计,青山作近邻,朕思亲欲往,社稷去无因”。还有一首《赠陈抟》诗:“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宋太宗的使臣葛守忠有《答陈抟》诗:“华岳三峰客,幽居不计年,烟霞为活计,云水作家缘;种药茅亭畔,栽松涧壑边,暂离仙洞去,可应帝王选”。

陈抟作了一首《答使者辞不赴诏》:“九重特降紫袍宣,才拙深居乐静缘,山色满庭供画幛,松声万壑即琴弦;无心享禄登台鼎,有意学仙到洞天,轩冕浮云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使臣们的恳求下,陈抟只得勉强走一遭。到了汴京,太宗待之甚厚。宰相宋琪等问道:“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陈抟说:“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法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于世何益?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同心协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陈抟赠宋太宗“远近轻重”四字,曰:“远者远招贤士,近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重赏三军”,被赐号希夷先生。

陈抟的周易先天图说对宋朝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传周敦颐,再传邵雍,对易学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太极图》最初由陈抟传出,原叫《无极图》,后传周敦颐。

陈抟通三教之学,多所师法。其学术思想继承汉代以来的易学传统,糅合黄老思想、修炼方术、儒家修养和佛教禅宗思维。他是北宋三教合流的首倡者,并且对理学的兴起有重要影响。

在内丹方面,现存《阴真君还丹歌注》;实践上,以睡功闻名于世,“不到黄河心不死”就是典故于此。

相传紫微斗数及太极图皆为他创。

《唐才子传》 抟,字图南,谯郡人。少有奇才经纶,易象玄机,尤所精究。高论骇俗,少食寡思。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练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 僖宗召之,封清虚处士。居华山云台观,每闭门独卧,或旬月不起。 周世宗召入禁中,试之,扃户月余始启,抟方熟寐齁(hou)䶎(sha)。觉即辞去,赋诗云:“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还山后,因乘驴游华阴市,见邮传甚急,问知宋祖登基,抟扺掌长笑曰:“天下自此定矣。” 至太祖征赴,戴华阳巾,草履垂绦,与万乘分庭抗礼,赐号希夷先生。时居云台四十年,仅及百岁。帝赠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已肯遂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真宗复诏,不起,为谢表,略曰:“明时闲客,唐室书生。尧道昌而优容许由,汉世盛而善从商皓。况性同猿鹤,心若土灰,败荷制服,脱箨裁冠。体有青毛,足无草履。苟临轩陛,贻笑圣朝。数行丹诏,徒叫彩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咏嘲风月之清,笑傲烟霞之表,遂性所乐,意得何言?” 后凿石室于莲花峰下,一旦坐其中,羽化而去。有诗集,今传。 如洛阳潘阆逍遥,河南种放明逸,钱塘林逋君复,巨鹿魏野仲先,青州李之才挺之,天水穆修伯长,皆从学先生,一流高士,具有诗名。大节详见之《宋史》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1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摶故里各家研究概览】


刘联群





一、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朝廷国史官李宗谔奉诏主编《祥符图经》(又名《州县图经》,已将陈抟编入普州卷内,明言“陈抟,崇龛人”。


二、宋孝宗淳熙(1174-1190)年间,朝廷国史官李宗谔奉诏主编《圣宋文海》(又名《皇朝文鉴》、《宋文鉴》),全文收入陈抟《龙图序》(又名《易龙图序》),文末有“西蜀崇龛陈抟序”七字,是陈抟的自署里籍,证明陈抟是“西蜀崇龛”人与《祥符图经》记载吻合。


三、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史官王象之主编,约成书于公元1260年以前,普州卷中记陈抟事迹有6处:


①《景物上》一节中记载:“两仙堂,在郡治,绘陈希夷、赵缩手像。”


②“钦真观,在安居之崇龛镇,即陈希夷故宅。”


③《古迹》一节中记:“希夷故宅,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间赐额‘钦真’。


④《仙释神》记载:“陈抟,字希夷,普州崇龛人也。隐于武当山及华山。太宗令见真宗于寿邸,及门而返曰:‘王门厮役,皆将相才也,何必见王?’按传记皆以为先生毫郡人,或曰华人。然,按祥符旧《图经》,谓陈抟普州崇龛人,既长辞父母去学道,或居毫为毫人,或居洛中为洛中人,或居华山为华山人。此说最有理:祥符去国初甚近;李宗谔撰写《图经》,宗谔博学君子也,必得其实。又《别传》一编乃钦真观道士谢道缘所传。其徒相传,盖二百余年矣,亦以先生为崇龛人。”


⑤《仙释神》:“小香王先生,崇龛人,常游天地,遇陈希夷及麻衣道者。乃辟谷修炼,后尸解于青城山矣,后复见于简池之茶肆。”


⑥《诗》词中有:“仙家鳞桧古,小市鹿梨甘。——冯叔豹《过崇龛寨题希夷宅》。


四、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破石井,在普安城西,其水清冽,乃一巨石凿开而得水,云陈抟相地所开。”


五、宋·杨泰之(普州刺史)编撰的《普慈志》记载:“铁山枣,崇龛梨,天池藕,三者皆陈希夷所种。”


六、元朝廷即将灭亡前的至正三年(1343)启动编纂《宋史》,其中《陈抟传》记“陈抟,毫州真源人”。


七、明朝国史杨升庵《全蜀艺文志》记载:“陈抟所著《易龙图序》。陈抟,普州安岳人。


八、明代渝州(重庆)任翰,学者,医药学家,外出采药,路经希夷故里(安岳县折桂乡)时,写有《感图南老人故墟》诗词二道,收入《安岳县志》道光本。


九、清·嘉庆(1796-1820)年间,陕西洵阳县令周元位(安岳人),撰写《陈希夷故里考》,明辩说:“《宋史》以为毫州真源人者,徒以其流寓之迹,而未究其所生之里居也。考《方舆胜览》毫州载周时李耳事甚详,宋·希夷事独不载,岂同时之人反略耶?(陈抟)其为普州崇龛人益明矣。”


十、1985年9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远国《四川道教史话》,肯定“陈抟为安岳县境人”。又,1992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道教与传统文化》一书,其中收入李远国《陈抟其人其事》一篇,亦明确“陈抟,四川省安岳县境人”。又,李远国《陈抟籍贯小考》,发表于《中国道教》中 ”。肯定陈抟故里“普州崇龛,在今四川安岳县境”。


十一、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游时敏撰写《陈抟生平小考》,肯定陈抟出生于“今四川安岳县境。”并指出:“《宋史》创修于元末顺帝至正三年(1343),为时仅两年半。《宋史》在二十四史中,卷帕浩繁,而成书不免草率。其对史料缺乏严格的考订,便沙石俱存,已被议为‘繁芜杂乱’。所以陈抟一传,致有以虚掩实之处。”并肯定说:“陈抟先生是唐末出生在四川安居县崇龛镇(今属安岳)。”


十二、内江教育学院教授姚诚《陈抟籍贯考》,以“安岳有陈抟坝”、“有陈抟墓”、“前人题咏多称安岳为陈抟故里”为理由, 认定“陈抟出生于安岳”。


十三、1990年2月,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十大名道》一书中,收入蔡东洲《华山睡仙陈抟》一篇指出:“陈抟故里有六种答案,其中华山、毫州、普州三说尤为流行。”并肯定“《易龙图序》中之‘西蜀崇龛陈抟序’是陈抟的自署里籍。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位高道所署自己里籍的正确性。”


十四、198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41页明确说:“陈抟……著述颇多。……现存题名陈抟的作品有《阴真君还丹歌注》,收入《正统道藏》、《易龙图序》,收入《安岳县志》等。”


十五、1993年3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刘联群等编撰的《高道陈抟》一书,认定“陈抟,出生于普州崇龛(今安岳县龙台镇龙西观音寺)”。


十六、1995年7月,《中华文化论坛》第2期,发表刘联群所撰《陈抟先天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肯定“陈抟出生于今四川安岳县龙台龙西”。


十七、1996年1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历代名道传》,书中《睡仙陈抟》(作者:乌鲁莘)一篇,依据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认定“陈抟的故乡普州崇龛,在今四川安岳与乐至县境内”。


十八、1996年7月,《中华文化论坛》第二期,发表杭州大学历史系博士唐代剑《陈抟、张守贞事迹考》一文,以北宋张方平《岳全集》为据,否定陈抟故里的在安岳,仍维持《宋史》“毫州真源”一说。


十九、1997年7月,《中华文化论坛》第二期,发表刘联群《陈抟故里考证综述—兼与唐代剑先生商榷》一文,作者向唐代剑提出五点商榷意见,至今未见回应.


二十、1997年6月,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历代名道》一书,全文收入蔡东洲《华山睡仙陈抟》一篇,肯定陈抟《易龙图序》末之“西蜀崇龛陈抟序”“是陈抟的自署里籍”。


二十一、2003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刘联群《陈抟传奇》(附《陈抟辑要》,全面肯定陈抟出生于普州崇龛,在今四川省安岳县龙台镇龙西观音寺)。


二十二、2003年9月13日,山西太原《生活文摘报》摘自《羊城晚报》刊载的《陈抟其人其事》一文称:“陈抟,史上实有其人。他是毫州真源人,与老子同乡。”


二十三、2005年9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吴德新《佛家·道家·儒家简史》一书,其《道家易学大师陈抟》一篇,认定“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普州崇龛人”。


以上25种书籍或篇章,对陈抟故里研究的主要认定,包括相反意见,都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1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摶祖師煉丹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1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抟墓位于安岳县城南郊云居山圆觉洞保护区内。墓为石土垒成,长16米,宽12米,高4米。墓前嵌立陈抟自赞碑,碑额横刻“华岳归来”,正中阴刻陈抟像,像右上方有“洪武甲戍秋九月重阳日县丞陈观重建”刻记,左上方有陈抟自赞词。两边石坊刻对联:“先生不必仍长睡;天下于今永太平”。附近有石牌坊、“图南仙迹”、“希夷炼丹处”等遗迹。现墓址保存完好。


       现存这座墓,是明洪武甲戌(公元1395年)秋,安岳县县令陈观重建的。按前所述,宋人为了纪念陈抟,在安岳建了三处庙宇,而真相寺陈抟殿又正对陈抟墓的中线建筑,证明陈抟墓是宋时建造,因年久失修,陈观必以原墓为基础重建的,甚明。


      至于这个墓是真墓还是假墓?后人各说不一。现存有文字记载的,唯明代作家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四卷之说可参:宋徽宗宣和(公元1119年)中,有闽中道士徐知常,亲临华山希夷峡,见峡上有铁锁垂下,攀援而上至右室内,掀开匣盖,“启而观之,惟有仙骨一具”。“徐知常复幸于徽宗,官拜左街道录,将此事奏知天子”,天子差知常重到希夷峡,“要取仙骨供养于大内”,但不见了铁锁及石室,“叹息而返”。说明,徐知常拜见了陈抟的仙骨已走漏了消息,陈抟的弟子普州钦真观道士谢道缘,便在徐离开之后,把仙骨运回了安岳。当徐再奉命去取仙骨时,已不见了仙骨。


       那么,陈抟的仙骨运到哪里去了呢?据考,在宋代同时有三家弟子为陈抟建庙宇的,唯有安岳这块土地。陈抟的弟子——钦真观道士谢道缘合众出资出力,把仙骨运回了安岳,敷和三家建陈抟庙宇的声势,同时建了陈抟墓,是十分明显的。时在宣和(1119--1126)年间。后来,元代(1206-1228)中,朝廷史官雍虞集(伯生),奉诏前往华山,拜了陈抟画像,并亲自撰写了《题陈希夷先生画像赞》(见《道园学古录》),文中明确说:“钱塘隐者薛无尘得先生画像,草衣蓬跣,盖其终隐而无复。”此说可作佐证。正因宋徽宗时期陈抟的仙骨已被运走了,所以雍虞集前往华山时,只见到了陈抟的画像,而没有见到陈抟的仙骨。后来画像也被传到了安岳,刻在陈抟墓碑上,即是又一证明。


       但是,社会上的人士,后来又有说在华山“亲临目睹过”陈抟的仙骨的。如金代诗人元好问《续夷坚志》说:“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御史姚一元同参政苏志臬,游览华山,在道士的引导下,在山谷石室瞻示了陈抟髅骨,次日又埋葬了髅骨”云云。这种编造,实属无稽。既然早在宋徽宗时期,朝廷派官员去取陈抟的仙骨,都未能得到;而明代朝廷史官又奉诏亲临华山,“瞻示”了陈抟的仙骨。试问:过了几百年后的明代嘉靖三十年的人,他们又怎样能见到陈抟的仙骨?说“瞻示了陈抟髅骨”,凭什么认定是陈抟的仙骨?又说“次日又埋葬了髅骨”,埋在什么地点?埋陈抟髅骨的地方,现在有无痕迹尚存?有无文字记载?如果无任何实物作证,谁能相信元好问的编造说法可*?至今为止,全国独一无二的陈抟墓存在于此,即是历史唯一见证。证明陈抟墓在安岳是真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5-2011 1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抟是宋初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继承(周易参同契)以易理阐述丹法的思想,留下了不少易道结合的丹书,对于宇宙生成论和内丹理论方面贡献较大。据(宋史·陈转传)载:

    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主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薄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旨。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

    又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易类有陈抟(易龙图)1卷;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有陈抟著(赤松子八诫录)1卷(道家书类)、(指玄篇)1卷(道家吐纳类)、(九室指玄篇)1卷(道家外丹类)、(人伦风鉴)(又称(龟鉴))1卷(五行相法类);宋释志磐(佛祖统记)卷四十三记载,陈抟得受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为之注释(此书原载(道藏缺经目录),今收入(藏外道书));(宋史·朱震传)记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李之才传邵康节,种放又以(河图)、(洛书)传李溉,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这些图式均出自陈抟;清朱彝尊(太极图授受考)谓陈抟居华也曾以(无极图)刊诸石。陈抟的著作大多已亡佚,不过宋明以来有关著作尚保存有经过引述的文与图。今存世者有(阴真君还丹歌注)、(龙图序)、(正易心法注)等,又有(无极图)、(太极图)等流传下来。
 
    五代(907一960)以后,出现了以图式解析易理的图学,其刨始者便是陈抟清初黄宗炎在其所撰(太极图说辨)中说:“图学从裹出于图南。”自从周敦颐得陈抟所传图式之后,作(太极图说),尔后授受渐广,演绎者日多,各种各样的图式纷纷出现。
  
    陈抟的(无极图)自上而下由五部分组成。第一层为空心圆形,注为“炼神还虚复归无极”;第二层为“坎离匡廓图”(坎离二封连接成圆环形,分别以黑白线条表示),注为“取坎填离”;第三层为金、木、水、火、土五圆,按照一定方位排列并以直线相连,其中水火二圆相连又出一圆,注为“正气朝元”;第四层为圆形,注为“炼精化肖,炼肖化神”;第五层仍为空心圆形,注为“玄化之门”。陈抟的(无极图),从上到下顺以解释,则为“顺以生人”,为宇宙生成论,依其模式分为五个过程:①无极而太极,②阴静而阳动,③五行之气顺市,④顺以生人,⑤化生万物。如若从下到上逆以解释,则为“逆以成丹”,依其模式分为五个阶段:①得窍,②炼己,③和合,④采药,⑤脱胎还虚。
  
    陈抟的(无极图),一方面使丹道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另一方面确定了内丹炼养的五个阶段。他对内丹义理的阐发,使后来道教丹法出现了固定的“筑基炼己、炼精化肖;炼肖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正步过程的理论,使钟吕金丹派的学说更加系统而精致。同时,他巧妙地将道家的“无极”和(周易)的“太极”结合在一起,对于道家象数派易学研究有较大贡献,对宋代理学亦产生重大影响,据传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即由陈抟(无极图)衍化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1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摶与张伯端之发展修丹理论】

在北宋虽有像林灵素这样阿谀朝庭.怪力乱神的道士,但也出现有宋初的陈抟和神宗时的张伯端等一些炼养士和思想家。他们摆脱了迂怪诡谲之谈,而是远承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模拟自然的修炼理论;近继刘知古、彭晓、吕洞宾的内丹修炼术,进一步推天道以明人事,阐发、推进道教的炼养理论与内丹道。如陈抟作《无极图》筏图式,探究生命的起源,以寻延年益寿之方,既发明了炼养内丹的五个阶段、境界,也使内丹炼养术更具有了哲理色彩。张伯端撰《悟真篇》,结合其实践体验,进一步阐明炼养内丹之方法及描述炼养内丹过程中的种种表征。他们都使道教的炼养理论及方法深入了一步,对后世道教有着重大影响;不仅如此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宋代的学术思想也有着深大影响。

  据《宋史·陈抟传》记载:
  陈抟字图南,毫州真源人。……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廿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周世宗好黄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九五六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政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

  到了宋太宗时,于太平兴国(九七七至九八四年)中来朝,九年(九八四年)复来朝,宋太宗说他是独善其身,不干势行的方外之士。陈抟在华山住了四十多年,这时已是近百岁的人了。中书宋琪问道于陈抟。


  先生得玄默修蒹之道,可以教人乎?对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政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琪等称善。

  宋琪以其语告白于宋太宗,太宗益重陈抟,下诏赐号希收夷先生。陈抟殁于端拱二年(九八九年)七月廿二日。

  陈抟是继陶弘景.司马承祯之后。道教徙中出现的卓越学者。《宋史·陈抟传》云:
 

  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着《指玄篇》八十一章,主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着八十一章以笺其旨。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

  又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易类有陈抟着《赤松子八诫录》一卷(道家书类)、《指玄篇》一卷(道家吐纳类)、《九室指玄篇》一篇(道家外丹类)、《人伦风鉴》(又称《龟鉴》)一卷(五行相法类);宋释志盘《佛祖统记》卷四十三记载:陈抟得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为之注释;《宋史·朱震传》记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种放又以《河图》、《洛书》传李溉,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这些图式均出自陈抟;清朱彝尊《太极图授受考》谓,陈抟居华山,曾以《无极图》刊诸石。陈抟的著作很多,但大多已亡佚了,不过宋明以来的有关著作中尚保存有引述的文与图,可资研究。

  陈抟一生致力于养生之道,他对道教炼养理论箕方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图标中;而在众多的图式中,最有代表意义,又影响最大、传论最多的,便是他曾刻于华山石壁的《无极图》。五代(九0七至九六0年)以后,出现了以图式解析《易》理的图学哲学思想。其首创者便是陈抟。清初黄宗炎在所撰《太极图说辨》中便说:图学从来,出于图南。不过陈抟乃是假《易》理而论仙道。自从宋周敦颐得自陈抟所传图式后,作《太极图说》,尔后授受渐广,演绎者日多,各种各样的图式纷纷出现,皆自称其哲理精髓,总摄于自己所设计的图式。总之这许多的图式,都是这些学者们所设计的模式论的图式,以及道教炼养士们的修真理论与方法的图式。陈抟的《无极图》则兼有之。清初黄宗炎《易学辨惑.太极图说辨》中有一段文字说明此《无极图》的源流及其含意:
  

  辨曰:此图本名《无极图》,陈图南刻于华山石壁,列此名位。创自河上公,魏伯阳得之着《参同契》,锺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洞宾后与图南同隐华山,因以授陈。陈又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皆以授种放。放以授穆修与僧寿涯。修以《先天图》授李挺之。挺之以授邵天叟,天叟以授尧夫。修以《无极图》授周茂权,茂权又得先天地之偈于寿涯。乃方式修炼之术。其义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就其图而述之,其最下一○名为元(玄)牝之门。元牝即谷神也,牝者穷也,谷者虚也。……修炼之家,以元牝谷神为人身命门两肾宣隙之处,气由所生,是为祖气,凡人五官百骸之运用知觉,皆根于此。于是提其祖气,上升为上一○,名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有形之精,化为微芒之气;炼依希呼吸之气,化为出有入无之神,便贯于五脏六腑而为中(三五至精图),名为五气朝元。行之而得也,则水火交媾,而为又其上之图,名为取坎填离,乃成圣胎。又使复还于元始,而为最上之一○,名为炼神还虚,复归无极,而功用至矣。盖始于得穷,次于炼己,次于和合,次于得药,终于脱胎,诚仙真求长生之秘术也。

  陈抟的《无极图》有顺.逆两种解释,顺即顺以生人,指宇宙万物之源起,即宇宙生成论。陈抟以无极为宇宙本原,宇宙万物之生成历经了五个过程,模式从上到下 :

  一:无极而太极; 二:阴静而阳动; 三:五气顺布;

  四:顺以生人;   五:化生万物。

  逆即逆以成丹,讲的是炼养内丹的方法,陈抟分之为五个阶段,模式从下向上:

  一:得穷; 二:炼己; 三:和合;

  四:得药;  五:脱胎还虚。

  其要旨在于掌握火水,作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所谓逆,一是指逆反自然过程,从下向上;二是指火性本炎上,水性本润下,但现在要将火使之向下,逆其火性,使火不燥烈,温养和燠于肾阴,将水使之向上,逆其水性,使之不卑湿,上升而滋养心阳。这样滋养之至接续而不已,温养之至坚固而不败,便算是得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1 1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陳摶老祖的睡經】

    陈抟,字图南,生于唐末。五代时,天下大乱,陈抟隐居于武当山,修炼神仙炼气之术。曾跟四川道士何昌一学习“锁鼻术”—即不让气从口鼻进出的高深气功术,所以精于睡功,睡下去少则一月,多则半年,有时甚至熟三年。后来隐于华山,常和关西逸人吕洞宾等来往。陈抟虽然隐居,但也关心世事。五代时,朝代更替有如走马灯,每一新朝登台,陈抟听说后都紧皱眉头。唯独听说赵匡胤做了皇帝,拍手大笑道:“这回天下定了。”从周世宗到宋太祖、宋太宗,闻说陈抟名声,召他出山,但他很快又坚辞回华山,高卧修真。一次宋太宗又派人带着亲笔信去请陈抟,陈抟却回信说:“数行丹诏,徒烦彩凤唧来;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住。”又说自己“精神超乎物外,肌体浮乎云烟”,就此长住华山,直至一百十六岁时仙化,遗骨也葬在山中。


  且说有位文人金砺,漫游到华山脚下,拜访陈抟的朋友崔古,想请他引见陈先生。崔古说道:“先生正睡呢,等他醒来再见吧。”金砺问:“他什么时候醒呢?”崔古说道:“或者过半年,或者三个月,最少也要月余。你不如先到别处去,过些时再来。”一年之后金砺再访崔古,适陈抟也来到,金砺于是恭敬礼拜,向陈抟请教睡道,陈抟于是侃侃而论,说出一番睡经来:
 

 “现在一般人,汲汲担心衣食不足,饿了吃,困了睡,鼾声轰响,四周都可听到,一夜当中几回醒来,那是因为被名利扰乱了意识,被美酒和佳肴弄昏了心志,这是世俗的睡相。至于那仙家的睡法,留藏着直气内息,漱饮着甘泉玉液,肺气出纳的门户牢不可开,精神活动停止不可启动。然后召苍龙守住东宫,让白虎把牢西室,真气在丹田中运转,神水在五脏中循环。然后元神脱出泥丸九宫,恣意游行在碧霄,踩着虚空,如履实地,—卜升天际,如走平地。冉冉徐行,与祥风一起遨游;飘飘荡荡,和闲散的云朵一起出没。因此经历昆仑山的紫府仙宫,周行洞天福地,咀吸口月的精华,赏玩烟霞变幻的绝景,访问真人,讨论仙家的真谛,和仙子相约,到人世外去旅行,回看沧海扬起灰尘,指点阴阳,长啸以舒散形神。游兴尽,便足蹑清风,身体浮驾着落日的余晖回来。所以,这一睡,不知道岁月迁移。哪里还愁什么陵谷变迁?”

    陈抟这——番话说得金砺如醉方醒,方知高人一睡与俗人睡相有如此大的差别。陈抟又送他几首吟睡诗,更深入地阐释厂睡中真谛。其中一首写道:“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烟里长存乐,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玄。”原来,陈抟高卧,实际是在修仙家内功,他睡梦的底细,便在这最高深的玄功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1 1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龟 鉴》道教相術經典

  人之生也,受气于水,禀形于火。水则为精为志,火则为神为心。精合而后神生,神生而后形全,形全而后色具。是知,显于外者谓之形,生于心者谓之神,在于血肉者谓之气,在于皮肤者谓之色。

       形之在人,有金木水火土之象,有飞禽走兽之伦。金不嫌方,木不嫌瘦,水不嫌肥,火不嫌尖,土不嫌浊。似金得金,刚毅深;似木得木,资财阜;似水得水,文章贵;似火得火,兵机大;似土得土,多柜库。似禽者,不嫌瘦;似兽者,不嫌肥。禽肥则不飞,兽瘦则少力。如鸾凤之形则眉目耸秀,与夫形体清瘦;如犀虎之象,则头角高耸,与夫颐腮丰满。如此之类皆贵矣,反此者皆*矣。

       形之在人,木形本瘦,其色青。瘦则不露,青则不浮。青瘦则细而实,露浮则粗而虚。世之论木者,但知其瘦取形,不知其有粗如松柏之木,其本以实,其叶愈青,谓之细实。至如梧桐之木,其内本虚,其外不牢,谓之粗虚。然取木之形,安可一概而论哉?木之形,非在其一,有带金者,有带水火土者;水之形,非在其一,有带土者,有带金火木者;火之形,非在其一,有带水者,有带金土木者;土之形,非在其一,有带木者,有带火金土木者;金之形,非在其一,有带火者,有带木水土者。带其相生则吉,带其相克是凶。如人之始则瘦,此木之形也;中则粗,是金形也;次而肥,是水形也;其次厚实,是土形也。始瘦次肥,为水生于木;次又厚实,此木之得土也。始若瘦,次粗,为滞也;始瘦,次肥厚,此为发也,庶人进财,官员加职。

       神之在人,欲其深,不欲其浅。神深则智深,神浅则智深。用则开于眼,合则收于心。近观则有媚,远视则有威;其瞻视有力,其睡卧易醒。臂如灯之火,其心之分,则谓之神;其灯之花,则谓之神光;其四畔之光,则谓之魄;油乃精也,油明而后灯明。此谓之著也。

        气之在人,要其坚向清韵,而不在乎刚健强鸣。其内平,则志笃;其外舒,则气和。有清焉,有浊焉;有清中之浊,有浊中之清。若以浙人、淮人之气论之:浙人之气,重而不鸣;淮人之气,鸣而不重;南人之气,清而不厚;北人之气,厚而不甭。阳气舒,而山川秀茂;日月出,而天地光明。此气之著也。

       色之在人,虽在皮肤之上,要其实,不要其浮;欲其聚,不欲其散。生于五藏之表面,饰于一身之光润。唐举先生曰:“光不足,为之色。”人之有得,则喜形于外;有失,则忧存于心。有老焉,有嫩焉。嫩者,谓年纪深而带后生之色。色老者吉,色嫩者凶。然相法之中,不惟其色之如此者滞,凡形嫩者,亦如之。有三光焉,有五泽焉;有三暗焉,有五枯焉。


       形神者,有形有馀而神不足者,有神有馀而形不足者。形有馀而神不足者,初见似威,久视而晦;神有馀而形不足者,初见似晦,久视愈明。形神俱有馀者,识与不识,见而悦之;形神俱不足者,不必更问,令人可恶。形与神相照,气与色相扶。神全则形全,气全则色全。神能留气,气不能留神;气能留色,色不能留气。至于形,则载之而已。有厚焉,有薄焉。厚者吉,薄者凶。世人有遇时得志者,其始皆欲有为也;及其中则滞,末则卒,皆由度量浅狭,不能容载也。墙薄则易颓,酒薄则易酸,纸薄则易裂,人薄则易亡,水土薄则不足以致阴云之附。不度已短,专谈人过;侵削人物,以为已恩;面前说是,背后说非;不睦亲长,却奉外人;本性轻率,佯为沉重;改常弃旧,忘恩忽人;未贵先盈,未富先骄;未学先满,此大薄矣。若此者,不惟破相,又损其寿,殃及子孙。

       然寿之相,非在乎形貌恢伟、眼目浮凹,便言天矣。形貌恢伟之人,若有时,情宽性厚,此谓之情气相附也;若度量偏窄,此谓心不称也。世之人惟知其眉上兼耳内生毛者多寿;骨人耳兼人中深长、法令分明,便言在寿,然不知其所禀也。此盖精气内实,其骨乃从精髓而透出,然后毫毛方始生于眉耳,法令方始分明,人中方始得深长。如树之根本牢实,上面方始发生枝叶,似油盛灯明,精足则身安。唐举先生曰:“虎骨龙睛,世人皆知其吉;结喉露齿,世人皆知其凶。”然而吉者未必为吉,凶者未必为凶?结喉露齿,虽则劣相,有时,心地吉者贵矣。但利其身,不利妻子。如三尖五露之人,贵者多矣。但其神气深粹,皆可取也。神气深粹之人,形安体静,不随语行,不随默止,不随财动,不随色转,安而定,祥而雅。如此之人,皆知分也。今之人,享富贵而心不足、不快者多矣。其神气安静之人,心地空闲,而所为放心。

       形神气色之于人,有滞者多矣。形滞八年则尘埃,神滞四年则身硬,气滞三年则心倾,色滞一年则神困。有阴有阳焉。阳者不可带阴,阴者不可带阳。若男带女相,懦而无立;女怀男相,主失其夫。妇人要柔而顺,男子要刚而正。良人之妇,有威而少媚;*家之妇,有媚而少威。然世之论相者,但观其面部者多,而不究其根本。如骨者,凡人于眉鼻两颊之上皆有也。在贵人,则有从精髓内生出,故其眉青秀而细;及贫*之人,则浮于上而粗。如颧骨,上一位,庶人;入耳,不过有寿;不露,不过有富;至若作监司之人,生入两鬃;两府之人,则生入天仓;其作太守之人,则堆成峰而入两眼之尾而已;至下辅,主仓库、奴婢。若其地阁阔厚,自有仓库奴婢。设使地阁缺陷,是无宅可居,安有奴婢之躯兼仓库哉?

       视远,智远;神高,智高;视下,智下;视斜,智毒;睛屡转者,杀人或流;视迫上迫下,此瞻视不常之人,不可兼立事矣。有天者贵,有地者富,有人者寿。有天、有地,人事不修,是徒有相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0-2024 03:15 AM , Processed in 0.12116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