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399|回复: 51

巴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2008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女儿的华文老师跟她讲以后写作如果用到巴刹这词就要扣分,应该用菜市场。 如果按照她来老师的说法那么我们的地方语如德士、 脚踏车、 罗里就完全不可用了。
天啊,难道我们的本地华文不能容纳一点本地性的词吗?
她老师未免矫枉过正了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2008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bsyeo 的帖子

这位家长,你不必为了这种事情担心或有意见。我觉得老师没错,因为我们华社要维持母语教育,既然这样,我们就要学最准确的华语,而且现在中国正在发挥它的影响力,如果我们用的华语使他们听不懂的,那么我们不就等于没学过。我们用的“巴杀”这些字是不正确的,我们必须承认,也要去纠正。将来如果你女儿到中国或台湾留学,讲的及用的话语才不会被人家笑啊。无论如何,在马国我们都明白自己的话语,也是我们的文化,不过我想那老师也只是想要自己的学生能掌握好及正确的使用华语吧,你应该感到荣幸因为我们的国家还有这样的华语老师,感谢他对你女儿的教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3-2008 1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syeo 于 1-3-2008 02:49 PM 发表
我女儿的华文老师跟她讲以后写作如果用到巴刹这词就要扣分,应该用菜市场。 如果按照她来老师的说法那么我们的地方语如德士、 脚踏车、 罗里就完全不可用了。
天啊,难道我们的本地华文不能容纳一点本地性的词吗?
...



其实例如巴刹(菜市场),罗里(卡车),脚踏车(自行车)等这些不规范的词语其实并非不可接受,只是并不鼓励学生运用有关词汇。所以你女儿的老师可能是为了要让学生习惯使用规范词语而出此下策,可谓用心良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3-2008 0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认为如此。
你有听过澳洲人要学习英国英文吗?
又或者加拿大人需要学习法国的法文吗?
这是无理的。
希望随着林祥才的离去,我们的马来西亚华语可以重见天日!
连新加坡都有自己的华语,最多在报章杂志附上注释,为什么我们要矮化自己的华语?
别再用中国来当理由了。
既然争得要学习中国华语,我们就在报章刊登中国各个城市的地方华语吧?
台湾有如此吗?没有。难道中国人不懂他们的华语吗?
最讨厌把新年硬改称春节。真是TM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4-2008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老师那样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5-2008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在课业上使用规范的华语会好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9-5-2008 10: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bsyeo 的帖子

bsyeo,该位老师不是矫枉过正,如果您略略翻阅目前小学课本,您会发现我国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以及课本局在编写课程和课本时,都已逐渐纳入规范的华语,例如巴刹-菜市、脚踏车-自行车、三文治-三明治、红萝卜-胡萝卜、罗哩-卡车、菜燕-琼脂、漏风-皮了、邮差-邮递员、交通灯-红绿灯.....

相信该位老师的出发点是想让学生学习正确和规范的,同时不想让学生在考试中失分。当然我们也鼓励孩子使用规范的华语,而非令人听了摸不着头脑的“马来西亚式华语”。

有本地色彩的语言仍然可以使用,在口语中当然可以接受,至于书面语则力求正确/规范。一般的约定俗成和社会影响在口语中是不受到限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08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华语老师,我们鼓励学生用正确的华语,是为了他们在写作时能够得更高更好的分数。这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正课以外,可能老师也会说“我去巴刹”。
这也并非完全的错,因为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中我们用的是普通词。
而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多用规范词。

纯属个人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8-2008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是有病!!!

基本上很多本地词汇都已经纳入正规的语言范畴

该老师不会是不知道吧!!!

语言是有地方性的,这样做无非是抹杀我们的言论自由

难道我们不知道巴刹=菜市场吗????

难道这样就会影响我们学习正确的话语吗???

语言是有主流性的,所以才有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之分!!!

我们这样抹杀我们的地方华语,难道就可以话来纯正华语吗???

要知道中国很多人学习标准的华语,可是很多人不会讲标准的华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08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其实任何一门语言都书面语跟口语两样,比如说你要写出来就应该用书面语,说的时候当然口语更方便.老师指出起不同之处就可以了!不比硬性规定.中国大陆其实也是一样的,很多地方写出来的东西跟说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其实你们这里说的:巴刹-菜市、脚踏车-自行车、三文治-三明治、红萝卜-胡萝卜、罗哩-卡车、菜燕-琼脂、漏风-皮了、邮差-邮递员、交通灯-红绿灯.我也只是巴刹.罗哩.菜燕.漏风.不明白.但只要解释一下就明白了,说不定以后我们跟你们马华人说的时候都说巴刹了,语言就是互相学习的!中国大陆各地方也有各地方的方言,但只要解释一下就完全可以明白.比如说"交通灯"这个次,这边很少人说交通灯,太正式了,只要老外会这么说,我们都说红绿灯,比如孩子上学的时候家长都嘱咐一下,路上注意点红绿灯.很多都是自己的口语表达习惯而已.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语言是表达意思的,只要意思通了就可以了.
中国这边有一个习惯就是跟不是本地人说话的时候一般都尽量不使用本地方言,用书面语表达就可以了,所以你们使用的时候跟其他地方的华语交流的时候注意一下就可以!至于表达,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汉语里面也有很多是外来词,大家现在不也用的很好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8-2008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的国家,有许多词语都是来自马来字。所以无形中,这就形成了所谓的“马来西亚华语”。
但是,这些“马来西亚华语”在平常的沟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书写方面就不好了。

书写--我们强调正统语法。所以当我们要用这些外来词语在书写上,就不可以太多。即使要写也不可以太多,写的时候要放引号( ” “ )。


为了避免这方面的麻烦,我建议家长和老师们在平常的沟通上使用正统华语,这样就可能避免有了这种争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8-2008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不能光考虑地方性,还要考虑规范性。

语言是活的东西,随历史和地域的发展而变化。但这种变化不能太大,否则会构成交流阻碍。

推行规范语言这种事向来就是带有行政色彩的。汉语有两次重大规范:一次是是秦灭六国后“书同文”,规范了书面汉语;一次是民国以降的”国语“推广,不但规范了书面语,还规范了口语。看起来这样的命令的确霸道,可是正是如此,天下交流更加畅通。

我是中国人,平常在家乡也使用方言。但书写和与外地人讲话,也只能用规范汉语。否则,我说”呆饭“、”吃岳“、”界木扬子“,怕是论坛里没几个人能看懂。

现今的华人世界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但从北亚到南洋,大家的文字相差无几,沟通起来并无阻隔。这其中规范汉语的作用功不可没。我想大家也不希望在遇到一个泰国华人的时候,听到满嘴泰国词汇吧?

不但不同地域的人有必要使用规范汉语,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也要使用规范汉语。否则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沟通就会产生问题。恐怕没有多少老年人希望跟子孙交流的时候,总听到”萌“,”王道“,”潮“这类词吧。

另外楼主说的”巴刹“在规范汉语里是有的,不过写作”巴扎“。

[ 本帖最后由 songacha 于 25-8-2008 08:1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08 03: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喜欢本地的中文。

不懂做什么要讲中国大陆的中文,中国南部和北部用的词也不一定相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08 0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daimon 的帖子

看你说的是甚么用词了。

如果是当地的日常方言对话,那何止“中国南部和北部用的词也不一定相同”,连走出100公里,用词都不一样。如果是在福建的话,恐怕隔一道山梁的两个村庄,就无法交谈。

如果明白这个事实的话,就会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要推行普通话了。

如果是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或者有普通话传统的家庭,那么他们相互之间说普通话,那么用词上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在海外遇到留学的中国年轻人,无论来自何地,可能口音有差别,但用词都是没差别的,可以顺利交谈。

当然有的人有地域歧视,可能会在对话中故意加几个自己地方的词。不过一般都会遭人鄙视,因此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9-2008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报章等上常看到。。。马来西亚总理。。。。。之类的

总理等于首相吗

复制人,中国说克隆人

还有现在的靓仔。。。牛。。。。等

马来西亚华语是要规范的,只是不该只以中国普通话为标准。。。

语言是活的,发展的。。。中国老师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0-2008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币我们叫令吉(或以前叫零吉),但是中国好像是说别的,好像什么特的。我国前首相(中国称为大马总理)马哈迪,中国说马哈蒂尔。请问是不是也要跟着改?大马作家写作也是巴刹巴刹的,他们就不觉得有问题。写作文反而有问题?

我觉得三明治和三文治,两者都是从外来词 Sandwich 译来,没什么规范不规范。

[ 本帖最后由 kaile 于 6-10-2008 10:2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10-2008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错。。。老师教小孩的华语真确实没错啊!有问题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08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有所谓的“书面语言”和“通话语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2008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syeo 于 1-3-2008 02:49 PM 发表
我女儿的华文老师跟她讲以后写作如果用到巴刹这词就要扣分,应该用菜市场。 如果按照她来老师的说法那么我们的地方语如德士、 脚踏车、 罗里就完全不可用了。
天啊,难道我们的本地华文不能容纳一点本地性的词吗?
...


学校学的是正规华语,所以是没错的。难道你要你的小孩学一些不正规的华文?

地方语言当然要保存,但要要学会正规的才融入本土华文。这样他们才会分辨什么时候要用本土华文,什么时候用正规华文。

如果不学正规华文,当他们一开口和国外的人聊起来,例如,我去巴刹,你说国外的人那个知道什么是巴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09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有本土色彩的中文是无伤大雅的,那个老师也未免太过敏感了吧,在中国,不同的区域也有他们不同的用词跟口音啊,没什么大不了。我们是马来西亚华人,不是中国人,没必要把自己装得像中国人一样, 最后把自己弄得不三不四。

我觉得那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规范的中文,但是如果他因为学生用的“巴刹“这字而扣分的话,他就是无形中间接的贬低了本土文化, 我倒反而觉得这有一点可耻,就如一个看不起自己的人, 别人怎么回看得起他呢? 这样我们不就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11-2025 12:58 PM , Processed in 0.13938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