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09|回复: 0

1930年經濟大蕭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1-2008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0年經濟大蕭條

    * 文化空間
    * 李永球

2008-01-20 22:18

1930年世界經濟大蕭條,在當時英殖民政府統治下的我國也不能幸免于難。現在,讓當年身歷其難的李秀青來講述昔時的情況吧。

昔年李秀青年方10歲,因為經濟大蕭條,使到剛念半年書的他,因為家貧而輟學,祖父年邁,他就在祖父的私人園地裡協助務農,割橡膠、採檳榔等。農產品跌價且滯銷,使到他們的生活困苦。原本膠價一擔大約20元,竟跌至剩下4元。檳榔一斤大約五六分錢,跌至三、四分錢。

當時經濟不景氣,華人勞工紛紛失業,在太平廣東會館的大廳走廊,他親眼目睹住滿了失業的勞工們。勞工沒錢買煙,就撿取人家丟掉的香煙頭,取出裡面的煙絲再以煙葉卷起來抽。或撿取牛奶罐,制成割膠用的“班足”(馬來語,深凹的小鐵片,供膠汁流下的器物)售賣。或到外面向人家討食物等等。為了遏制經濟不景氣危機,英政府提供免費船票給失業的勞工回去中國。

除了遣返勞工,英政府也限制移民進入我國。1929年是自由入境的最後一年,進入本邦的華人成年勞工是19萬5千613人。1930年,人數降至 15萬1千693人;1931年為4萬9千723人。移民限制法令實施幾達4年之久,迨後由1933年4月1日頒布的外僑法令(Aliens Ordinance)更替。(巴素博士︰《馬來亞華僑史》)

根據太平已故頭家黃務美的曾孫黃定興說,其曾祖母尤卻娘在當時曾經提供免費飯粥給失業者飽食,因為失業者頗眾,最先面對的問題,當然是三餐溫飽之事。她在其“瑞美”商號前賑濟人們,來吃免費餐者排的人龍非常之長。

李秀青說,最後英政府采取“固本”制度,才令農產品起死回生。因為當時的農產品以橡膠為主,所以固本制針對橡膠而發。假如一個園主每個月出產20擔膠片,那麼政府就給他一半的固本,允許他每個月只生產10擔膠片。這樣限制橡膠產量,馬上使到膠價穩定在1擔30元左右,也使到勞工有工作做。園主根據固本賣膠片,產量過多者就向人家買固本,有些人因為產量少時,就把固本賣給人家。如此幾年後,終于制止了經濟大蕭條困境。

他說,昔年的人比較老實,雖然許多人失業,卻沒有偷搶事件發生。不像現在的失業者常有偷搶等不法勾當,攫奪傷人,令人髮指,也令人寢食不安,憂心忡忡。而且英政府的“固本”制達到一定的效果,果然令經濟情況穩定,生活馬上好轉。

面對經濟困境危機,政治家的運籌帷幄與決定事關重大,審時度勢的萬全之計,才會使人民高枕無憂,心中充滿美好的希望。否則一步差錯,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矣!
星洲日報/田野行腳.李永球.20/01/20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12:28 PM , Processed in 0.11173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