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75|回复: 0
|
坤成校長李頌堯的一些事跡
[复制链接]
|
|
坤成校長李頌堯的一些事跡
-13th Jan 2008
※萬家安
李頌堯先生是吉隆坡坤成學校的校長,1916年鐘卓京辭去坤成校長職之後,1917年李頌堯就繼任為第二屆校長。他在坤成一年,據坤成校史,它建於女子體育的重要,增設體育課程,至於其他的建樹,則未有什麼資料記述。
他是一個國民黨人。1919年他還是吉隆坡《益群報》的董事會成員之一。1918年6月18日吳鈍民、林劍魂和林青山三人共同商議,隨後又邀請了黃重吉(國民黨南洋支部成員)與羅文興(吉隆坡美以美教會華人傳道士主任)一起決定辦《益群報》。及後獲得其他人的支持,遂於1918年9月15日由十二人成立了首屆董事會。
陳澎相、辛厚慈為正、副總董,其他董事包括彭澤文、陳占梅、羅文興、林劍魂、黃重吉、賀健三、譚伯周、吳英武、蕭友仁、孫子光。除了羅文興之外,其他人都是國民黨黨員(按:照看林劍魂也是國民黨人)。從一些報上的消息看,李頌堯在社會活動上是很積極的。
1920年4月18日吉隆坡《民氣日報》舉行籌辦會議,他和何小褚、王春元、劉子修、黃耀南同為該報的召股員。順便提到的是,鐘卓京也是《民氣日報》的贊成人之一。《民氣日報》後來改名為《南天報》。
1920年8月19日,《益群報》報道了華都亞音愛同學校校長李頌堯辭別學生和當地工商各界回國的消息。愛同學校大約建於1918年。8月26日,該報更以「兩個回國校長」為題,報道了李頌堯及廖冰筠回去中國的情況。廖女士是在1917年繼李頌堯之後,由坤成教員升任為該校校長的。
《益群報》報道說,李頌堯富於改造思想而具熱心的教育家,歷長本坡坤成、闢智、循人、愛同等校。多有設施。近因雙親年俱七十,屢函催歸。連日同僑設宴餞行,以表敬意。昨晚偕唐小梅女士及其子女等,搭車赴星,候船回國,各界抵站送行者百數十人,李君一一握別。乃對眾言,情願居留政府免教育條例支配的事,當積誠意,用毅力應付它,一次不獲、,則二次;二次不獲,則三次、四次,以致多次,用種種方法請求他,以獲准免為止。
要知情願是求情的意思,是文明的舉動,不是反抗,不是擾亂,居留政府系文明之國,應有良心覺悟,以副吾僑的誠懇,立除了這文化的障礙。云云。語畢,無情之汽笛一聲,偕李君去矣。又昨晚本坡坤成女校校長廖冰筠君亦偕其胞妹趁火車赴星洲回國,該校學生教員校董、男女友人前往車站送行者亦共過百人云。
這裡所提到的教育條例就是當年英殖民政府蓄意推行的學校新註冊法令,目的在於對華教進行管制,以服從於殖民地奴化教育的目的。尤其令英殖民當局極度不安的就是華校的教員,而且這些教員大體上是國民黨人所具有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學校新註冊法令受到華人的大力反對。
從資料看來,李頌堯先生回國的原因和廖冰筠的情況是不同的。至今都沒有具體的資料說明他們是怎樣到來英屬馬來亞的。我在這裡嘗試給予推測。
在民國建立以後,袁世凱意圖奪取辛亥革命的成果,1913年3月他佈置並刺殺了宋教仁,1914年封禁了國民黨,後來中國有了「二次革命」的失敗,孫中山、黃興、李烈鈞等均避居海外。
孫中山先生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以發動第三次革命為職志。1915年12底護國軍興起,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洪憲帝制」崩塌。1917年10月,爆發了第一次護法運動,但1918年5月孫中山及革命黨人受滇、桂系的排擠而告失敗,孫中山回到上海著書立說。
1919年10月,孫中山調動「援閩」粵軍開赴廣州,1920年6月,粵軍經過二個月戰鬥,就驅逐了岑春渲、陸榮廷等桂系的勢力,使桂系對廣東的統治土崩瓦解。孫中山先生應邀回到了廣州,開始了第二次的護法運動。
我因此而懷疑廖冰筠這次回廣州其中一個目的是支持孫中山先生繼續搞革命的,這是其後有關她的活動的資料說得清楚的。
廖冰筠是廖仲愷的妹妹,宋教仁被刺殺時,廖仲凱是在現場的。根據坤成校史所載,她是於1915年9月接受坤成董事會所聘為教員,我想廖冰筠及李頌堯他們兩人就像其他不少人一樣,很可能是為了人身安全而逃難到了吉隆坡避難的。
至於李頌堯先生除了因為家庭的關係而回國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則不瞭解。我記下這些零碎的資料,目的是為了引起人們的興趣,用以追索 前人的事跡,是所謂的「拋磚引玉」也。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提升本地的文化教育運動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