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739|回复: 2

看来蚩尤虽然败了,但还是受到中国人民的尊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2-2007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远古原始社会解体的时期,发生过一次重要的部落联盟之间的大战,那就是“涿鹿之战”。战争双方的领袖,分别是黄帝和蚩尤。黄帝是许多以猛兽为图腾的北方的氏族联盟的领袖,在与蚩尤为首的“九黎”“三苗”等氏族联盟发生大战以后,又在阪泉之野战胜了以炎帝为首的氏族联盟。据《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当时轩辕黄帝“教熊罴貔貅?(左豸右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说黄帝教许多猛兽去作战,似乎难以令人相信,但是如果把这些猛兽理解为氏族的图腾,那就清楚了。据《史记》的注文,罴是一种黄白色的大熊,貔是一种白狐,?(左豸右区)是狸一类野兽,再加上熊和虎,都是颇为凶残的食肉猛兽。这些以猛兽为图腾标志的各北方氏族,在军事领袖黄帝指挥下,英勇善战,他们的势力不断向南扩展,终于触犯了雄踞南方的蚩尤,冲突的结果是涿鹿大战。在古史传说中,这是一场传奇的战斗,许多神鬼都来参战,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当黄帝与蚩尤两军在涿鹿之野遭遇后,蚩尤散播了浓雾,害得黄帝的大军被笼罩于浓雾之中,难辨方向,而铜头铁额、头上生角的蚩尤兄弟,不时从雾中出现,使黄帝措手不及,连连失败。为了摆脱浓雾的包围,黄帝的一位臣子风后运用鬼斧神功的本领造出“指南车”,结果,尽管浓雾弥漫,黄帝大军依然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终于从迷雾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战斗继续进行,黄帝军队面前依然困难重重,因为蚩尤的部下极为悍勇善战,同时他本人还是制作兵器的专家,甚至掌握了制作金属兵器的非凡本领,制出的兵器远较黄帝军队使用的精良。此外,蚩尤还得到魑魅魍魉等妖魔鬼怪的帮助,常人难以对付。黄帝也不示弱,赶快去请来水神应龙,布成水阵。岂知蚩尤已经预先请来了风伯和雨师,一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一举冲破应龙的水阵,大水反而使黄帝的军队攒不成军。为了逃避失败的噩运,黄帝到天上请来名叫“魃”的天女,旱女魃作法的结果,风雨全消,大水退去,大地苦旱。黄帝的军队重整旗鼓,终于战胜蚩尤,并将蚩尤擒获,后来由应龙将他杀死在“凶黎之野”。  
  摒去涿鹿之战传说中的神话成分,可以看出这场大战持续时间之长,动员的力量之多,战斗之残酷和激烈,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取得涿鹿之战的胜利以后,以黄帝为首的北方氏族联盟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地位,在通往华夏族形成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战争的胜利,更加牢固地确定了黄帝的领袖地位,日益受人尊敬。这位远古神话传说中的英雄,日后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要取得涿鹿之战这样规模空前的战斗的胜利,促使人们去制作更为锋利的兵器,仅仅利用带锋刃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狩猎工具)进行战斗,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了。严酷的现实逼迫人们进行改进或发明新型的兵器,而军事领袖对此更加关心,因为战争的胜败与他的身份地位紧密关联,皇帝本人努力于新式兵器的研制,同时也鼓励他的部下改进和创新,因此在许多古代史籍和传说中,把多种兵器的发明归功于黄帝和他的臣子。例如在《世本·作篇》中说“挥作弓”、“夷牟作矢”,这位弓的发明者挥和发明箭(矢)的夷牟,都是黄帝的臣子。另一些史藉中还把弓箭的发明权直接归功于黄帝本人。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竹简本《孙膑兵法》中,明确地记录剑这种兵器是黄帝所发明的,虽然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来看,剑这种兵器的历史还无法延伸到远古的黄帝时期,但这些传说反映出黄帝的时代,正处于兵器从一般生产工具分离的关键阶段,也可以说是随着从部落联盟向国家转化的过程,兵器也随之进入它的童年时代。  

蚩尤成“兵主”  
  蚩尤在“涿鹿之战”中失败被杀,但是他的功绩并没有被人们所遗忘。传说他曾发明了“五兵”,还传说他当时已懂得用金属制作兵器的技能,似乎青铜时代最普遍使用的兵器如戈、矛、戟、殳等都是他发明的。在汉代的画像石的图像中,常可以看到蚩尤的形象,他被画成似人非人的神兽形状,双手各执一兵器,两足也各抓一件兵器,头上还顶着一件兵器,总共有五种不同的兵器。也有的图像上他的两足不抓兵器,而在左右胁下各佩带一件兵器,总数仍是五件,以合于蚩尤发明“五兵”的数目。当然,这种手足持兵器的蚩尤图像,是出于汉代艺术家的想像,但足以表明人们对这位精锐兵器的发明者的怀念。  
  除了制作“五兵”以外,蚩尤在古代还一直作为军神或者说是战争之神受人尊敬,在中国古代称战争之神为“兵主”。其实,在古史传说中除了战败被杀外,还有关于蚩尤命运的另一种传说,这种传说见诸记载的时间,比蚩尤被杀的传说要迟得多。据《史记·五帝本纪》的注文所引的《龙鱼河图》一书,说上天差遣玄女下凡传授黄帝兵符,才得制伏蚩尤,然后黄帝让蚩尤主兵,以制八方。后来蚩尤死去,天下又乱起来,黄帝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将蚩尤的画像送到各地以表示他并没有死。这样,人们以为蚩尤还在人世,于是八方又臣服于黄帝。这个故事是迟到汉代才流行的。不过将蚩尤视为兵主,并祭祀他,确是先秦时就开始的事实。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之中的第三神就是“兵主”,祠蚩尤。据说这八神古已有之,也有人说这一地区的祠八神,开始于西周时太公望被封于齐的时候。祠蚩尤的地点是当时的东平陆监乡,已是齐国的西境。所以选中那个地点,与传说中的蚩尤冢有关。据魏人王象等撰写的《皇览》一书记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谈到“蚩尤旗”,在当时还把天象中的一种彗星称为“蚩尤旗”。人们所以这样称呼它,因为从观星术来说这种彗星出现是与军事有关,是大战的预兆。《史记·天官书》中记载:“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确实画有一颗拖着长而后尾勾曲的圆星,下面榜题有“蚩又(尤)旗,兵在外归。”表明这些作于公元前二世纪中叶的星图,与《史记·天官书》的记载正相符合。  
  到了汉代,凡都城都立有蚩尤祠。西汉的都城长安立有蚩尤祠,东汉时的都城洛阳也立有蚩尤祠,而且可能与存放兵器的武库距离较近,当名将马严拜将军长史时,皇帝曾命令他“过武库,祭蚩尤”,可见当时命将出兵要祭兵主蚩尤,他正是军神。这种祭祀蚩尤的作法,在中国古代沿袭很久,直到唐代仍然保持着出兵祭蚩尤的习俗,在李筌所著《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保留有当时祭蚩尤的全文,并且讲述了祭蚩尤的原因,主要因他造“五兵”制旗鼓,可见到唐代人们已对蚩尤是兵主(即军神)的认识相当淡没了。在祭文中,称颂蚩尤“烁金为兵,割革为甲。树旗帜,建鼓鼙。为戈矛,为戟盾。”祭文还希望蚩尤神保佑出师胜利,并说胜利的功劳应归功于蚩尤发明了“五兵”。表明后世,一直怀念着蚩尤的功绩。

[ 本帖最后由 jinlee 于 2-2-2008 01:1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1-2008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最早例证。蚩尤其实也是叱咤一时的部族首领,而且比黄帝等其他部族都厉害得多。开始是蚩尤族部占上风,而且有“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的传说,因为蚩尤所部的武器好。《太白阳经》载:“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是兵起于太昊,蚩尤始以金为之。”《龙鱼河图》说“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九黎族杀无道,不慈仁。”蚩尤的兵器和战斗力及其影响,从这些记述中可见其端。但后来,炎黄结成联盟,终于还是把武器好的蚩尤给打败了。“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後,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龙鱼河图》)可见,蚩尤在上古时期的影响力一点不比黄帝差,却因为关键之战失利不仅丢了天下更丢了在史书中的地位。

  其实,蚩尤应该算是我们东部地区的先祖。远古时期,活跃在我国华北大平原的人类集团,是东西两大部落联盟集团,即东部的“九黎集团”和西部的“炎黄集团”。九黎集团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炎黄集团在陕西一带。“九黎君号蚩尤”,蚩尤就是九黎部族的首领。

  后来,炎帝族从陕西中部沿渭水流域经黄河向东发展,碰到九黎族,战败而返;黄帝族从陕西北部的黄河上游经太行山向东到达河北的怀来县一带,同样为九黎族所阻,炎黄两族联合起来,才把九黎族打败,占据了中原地区。作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一个氏族首领的蚩尤,败死以后就葬在了他的属地。根据魏人王象、缪袭等所编撰专门记载先代冢墓之处的《皇览》, “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而九黎部落或被融合,或移徙南下,甚至还衍生出蚩尤部族是苗族祖先的传说。我们冀鲁豫一带的人,有机会应该去所谓“东平郡寿张县”附近看看,还能否找到蚩尤陵墓的痕迹

     蚩 尤 ? 在 東 平 郡 壽 張 縣 闞 鄉 城 中 , 高 七 丈 , 民 常 十 月 祀 之 . 有 赤 氣 出 , 如 匹 絳 帛 , 民 名 為 蚩 尤 旗

    左 傳 曰 黃 帝 戰 於 阪 泉 , 以 定 天 下 . 蚩 尤 好 五 兵 , 故 祠 祭 之 求 福 祥 也

    武 帝 登 泰 山 , 祭 太 一 , 并 祭 名 山 於 泰 壇 , 西 南 開 除 八 通 鬼 道 , 故 言 八 神 也. 一 曰 八 方 之 神 . 」 索 隱 用 事 八 神 . 案 : 韋 昭 云 「 八 神 謂 天 、 地 、 陰 、 陽 、 日 、 月、 星 辰 主 、 四 時 主 之 屬 」 . 今 案 郊 祀
志 , 一 曰 天 主 , 祠 天 齊 ; 二 曰 地 主 , 祠太 山 、 梁 父 ; 三 曰 兵 主 , 祠 蚩 尤 ; 四 曰 陰 主 , 祠 三 山 ; 五 曰 陽 主 , 祠 之 罘 ; 六 曰 月主 , 祠 東 萊 山 ; 七 曰 日 主 , 祠 盛 主 ; 八 曰 四 時 主 , 祠 琅 邪 也 .

    黃 帝 與 蚩 尤 戰 於 涿 鹿 之 野 , 常 有 五 色 雲 氣 , 金 枝 玉 葉 , 止 於 帝 上 , 有 花 蘤之 象 , 故 因 作 華 蓋 也 . 」 京 房 易 飛 候 云 : 「 視 四 方 常 有 大 雲 , 五 色 具 , 其 下 賢 人 隱也 . 青 雲 潤 澤 蔽 日 在 西 北 , 為 舉 賢 良 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008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说来,如果当时胜利不是黄帝而是蚩尤,说不定中国的铁器出现的年代就大大推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12:22 PM , Processed in 0.12585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