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89|回复: 2

“沉 鱼” 不 是 王 昭 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2-2007 03: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 鱼” 不 是 王 昭 君


兼与《话说老包头》编者商榷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古代文人常用的形容青年女子容貌娇美的词句,同时又是有实指的形容词,分别形容古代四位美人。包头电台558文学网站读书热线中,曾出过这样的题: 古代文人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四位美女,她们分别指谁?

  对这样文学史上的常识题,有的听友知道,有的不知道,一位听友把“沉鱼”答成了王昭君。主持人说,对一些不知道答案的题,可以“猜”和“蒙”,但是,猜和蒙也要有诀窍,也需要联想,而不能瞎蒙。比如说“沉鱼”,就要联想到水,古代四大美女谁和水的联系有特点呢?很明显,是西施,因为西施浣纱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猜成王昭君,就不妥了。王昭君从长安外嫁大漠,一路上不是草原,就是沙漠,路过黄河,也是短暂的,她和鱼的联系必然不多。

  没成想,读前不久出版的《话说老包头》一书,编者也持“沉鱼”为王昭君说,书中写到:“据传,船行至湖中(指包头市南海子??笔者注),昭君在船边揽镜自照,湖里游曳的许多黄河红鲤,也自愧不如沉入水底,所以有人称昭君的美丽为沉鱼之貌。昭君下船之后,在南海湖周围草地上观赏风景,正好有一群大雁从她头顶飞过,大雁看到王昭君国色天香如此美丽,不堪惭愧,纷纷从天上落了下来。于是后人也形容昭君的美丽为落雁之容,而南海湖的草堤因此得名落雁滩。”这就有些牵强了。

  近几年,有些地方为新的景点编造故事或者民间传说,本无可厚非,因为今天的故事到了后世,也就成了传说了。但这编造,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特别是对已有故事或典故的利用,更要慎之又慎,切不可生搬硬套。如前文提到的“沉鱼”说,《话说老包头》就有些轻率了。笔者根据资料,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解释整理如下:

  沉鱼:形容西施。西施被誉为天下第一美人。传说她每次到溪边浣纱,都要以水为镜照照容貌,水里的鱼儿见她艳丽绝伦,立即沉下水底,不敢游近水面,以免水起涟漪,碍她照镜。

 落雁:形容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她自请嫁匈奴,被称为宁胡阏氏。和亲的路上,天上的大雁见到王昭君的美貌,不敢在她的头上飞,纷纷落地,让昭君前行。关于王昭君的诗文非常多,今天最有名的是立在呼和浩特南昭君墓前董必武同志的诗碑: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闭月:形容貂禅。传说汉武帝时司徒王允府中的歌伎,聪明貌美。貂禅在明月之夜,对着月亮焚香膜拜,祈祷五谷丰登,百姓康乐,月亮见她亭亭玉立,美丽而庄严,自愧不敢与她相比,就躲入云里。关于貂禅的故事,在我国是有许多的,戏曲中有吕布戏貂禅,小说《三国演义》的描写就更增加了她的流传.

羞花:形容杨贵妃。传说杨贵妃在华清池洗浴时,百花见她袅娜娇艳,都感到自己丑陋,万不及贵妃,于是自然地合上花瓣。

  关于“沉鱼落雁”最早语本《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但这里的“毛嫱”并非后来的“王嫱”王昭君,而是早于王昭君的另一位古代美女。因为《庄子》成书要早于昭君出塞200余年。

   2004年10月9日于阴山暖石斋

http://www.podoor.com/bbs/thread-357-1-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2-2007 0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錯下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4-2008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2-2025 12:41 PM , Processed in 0.13064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