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609|回复: 101

近代中华民族伟大领袖——蒋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11-2007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中國政治家、军事家,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逝世於臺灣。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1]、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



蒋中正和宋美龄



[ 本帖最后由 Sinanthropus 于 5-12-2007 10:4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11-2007 06: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蒋中正坚忍不拔,在孙中山之后领导国民党战胜形形色色专制势力的反扑,统一了中国,捍卫了共和国统,重建了中華民國。


蔣中正統一中國,那時他年僅41嵗。


站在國父孫中山後面的蔣中正。

蒋中正在抗戰中的地位無人可以替代,是民族英雄。


自由世界的三大領袖——蔣中正、羅斯福、丘吉爾。


蔣中正主持制定并頒布了基于孫中山「五權憲法」理想基礎上的1948年《中華民國憲法》,國立北京大學校長胡适称这部憲法是“比美国宪法还民主的宪法”。


蔣中正宣佈中國進入憲政時期,使中國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傢,但好景不長。

蔣中正領導下的中國政府光復了曾為日本殖民者佔據達五十年之久的臺灣,讓臺灣人民脫離日本高壓殖民統治。

蔣中正和夫人巡視剛剛光復的臺灣。


蔣中正

蔣中正努力以台灣為中華民族復興基地,雖然他本身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卻積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使中華文明的一部分精華得以在臺灣保存,未受中国大陆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浩劫所影響。

蔣中正於八二三炮戰當時,美國政府曾要求台北當局放棄金門,稱金門、馬祖列島並不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防禦義務之中,這個要求被蔣中正所拒絕。並且誓言就算只用中華民國國軍的力量,也要堅守金馬。

蔣中正一生致力維護中華民國法統,不論是剛遷台的危機期或是之後的安定期,堅決反對台獨和國際托管台灣,重視中華民國利益及台灣人民意願,是真正的愛中國者。

幾乎所有跟蔣接觸過的中外人士都不否認蔣品德上的優點。蔣日記自1915年即未間斷,至1972年健康惡化為止長達57年之久,此等自律、有恆之功夫連許多學者都佩服不已。西方史學界對蒋中正的正面看法有:「律已甚嚴」、「生活節儉」,有「鋼鐵般決心」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蔣中正從不沾煙酒,對宋美齡的愛情致死不渝。「他的各種偉大優點,使他成為一個忠誠愛國的、不與人同流合汙的和足智多謀的領袖,他百折不撓地決意保持其他國家的獨立,不受任何外國控制,一心要為他憲政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礎」



恩愛的蔣中正和宋美齡

歷史學家唐德刚认为蒋介石是“是我民族史上千年难得一遇之旷世豪杰、民族英雄也……五千年来,率全民,御强寇,生死无悔,百折不挠,终将顽敌驱除,国土重光,我民族史中,尚无第二人也。”

馬英九認為蔣中正是台灣民主重要推手,台灣的地方選舉首創於民國卅九年蔣中正總統任內,在台灣推動了地方自治,當時做出的政策確實對台灣民主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歷史學家鄭義在《客觀公正地評價蔣介石這個歷史人物》一文中指出:「根據避免泛道德主義的標準,根據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原則,根據改朝換代後不用政治力量汙衊對手的中國歷史學傳統。再參考大量的國府檔案,我們可以確認蔣在近代史上功大於過,蔣的失敗不只是蔣個人的失敗,蔣的失敗可視為中國近代史上現代化的重大挫折,共產主義的暴興,是中國現代化的一股逆流,這股逆流犧牲了大批國共雙方的菁英份子,這股逆流餓死了數千萬善良百姓,這股逆流讓中國社會倒退了幾十年。最後共產黨放棄了共產主義,以致於虛耗了幾十年後一切從頭開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1-2007 06: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蔣中正的遺言

自余束髮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無時不以耶鯀基督與總理信徒自居,無日不為掃除三民主義之障礙,建設民主憲政之國家,堅苦奮鬥。近二十餘年來,自由基地,日益精實壯大,並不斷對大陸共產邪惡,展開政治作戰,反共復國大業,方期日新月盛,全國軍民,全黨同志,絕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懷憂喪志!務望一致精誠團結,服膺本黨與政府領導,奉主義為無形之總理,以復國為共同之目標。而中正之精神,自必與我同志同胞,長相左右。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為余畢生之志事,實亦即海內外軍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職志與戰鬥決心。惟願愈益堅此百忍,奮勵自強,非達成國民革命之責任,絕不中止!矢勤矢勇,毋怠毋忽。

中华民国六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泪纵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1-2007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蒋校长算是比较失败了。辛辛苦苦培养了那么多黄浦精英,厉害的都跑到共产党那里去了。北伐成功了,准备腾出手来消灭共产党,结果日本人又来了。。西安事变还被义弟张学良给抓了。好不容易等到抗战胜利了,想横扫六合消灭共产党结果反而被共产党打的落荒而逃。
不过总的说来蒋介石还算是爱国,不过独裁的程度应该和毛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空空大道 的帖子

蔣中正統治臺灣時用的是戒嚴法和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實行戰爭軍事法抵抗共軍滲透,所以讓後人以爲蔣中正獨裁,其實他這樣做,是爲了臺灣和中華民族好。

反觀毛澤東,為了自己的權利欲望,發動無數次的瘋狂運動,造成八千萬人無辜死亡,真是暴君一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年蔣中正


1907年夏天,蔣中正入保定軍校就讀。


1910年,蔣中正自日本返國省親時與母親王采玉等家人合影,王氏懷中所抱者為當年4月27日出生的長子經國。


  1910年,蔣中正卒業於日本振武學校,升入高田野砲兵第13師團第19聯隊為士官候補生時留影。


  1911年,革命軍在武昌起義後,蔣中正隨即返國佐陳其美在浙江、上海等地策動起事,此為返國前在日本留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年時期的蔣中正


  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在上海因討袁行動遭刺殺,蔣中正矢志繼其志業。當年10月6日次子緯國出生。


  1921年6月14日蔣母王采玉病逝,此為蔣中正與王氏早年合影。


  1922年2月,蔣中正隨許崇智等人遊桂林舊鎮署花園。當年6月16日,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蔣隨侍孫中山於永豐艦上避難,此後獲得孫的極大信任。


  1924年2月,國民黨於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蔣中正返回奉化掃墓,偕吳忠信、蔣緯國在母親王采玉墓前留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國民革命時期的蔣中正


  1924年5月2日,蔣中正由孫中山特任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1924年5月2日,孫中山任命蔣中正為黃埔軍校校長的派令。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臨主持。


  1924年6月16日,廣州黃埔軍校開學當日,蔣中正與孫中山合影。


  1924年6月,蔣中正親書黃埔軍校校訓「親愛精誠」


  1924年,蔣中正返回奉化省親,偕次子緯國在妙高臺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12-2007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歷史學家唐德刚认为蒋介石是“是我民族史上千年难得一遇之旷世豪杰、民族英雄也……五千年来,率全民,御强寇,生死无悔,百折不挠,终将顽敌驱除,国土重光,我民族史中,尚无第二人也。”


恬不知耻!

恐怕全世界华人听了,绝大多数都要把隔夜饭都吐出来。

国朝太祖最多也就算个五百年一现之天罡。

前朝末帝,亡国之君,居然被捧为五千年第一。

馬英九認為蔣中正是台灣民主重要推手,台灣的地方選舉首創於民國卅九年蔣中正總統任內,在台灣推動了地方自治,當時做出的政策確實對台灣民主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蒋委员长都算是民主推手的话,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应该算是民主教父了。文化大革命,平民百姓直接打倒政府机关夺权,那是民主的最巅峰,空前绝后,世界上还没有比这个更民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7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tomorrowbamboo 的帖子

什麽前朝囯朝?我也不知道你這個親共的在吹什麽東東??所以沒有必要和辯。蔣中正在50年代開始,已經推動縣選舉,比現在的大陸還要民主。文革浩劫是民主?中共思維果然是非同凡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7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伐建國時期的蔣中正


  1925年10月19日,蔣經國赴蘇聯留學,12年後才回到中國。此為蔣中正父子早年合影。


  1926年7月9日,蔣中正於廣州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誓師北伐。


  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與武漢政府形成「寧漢分裂」之勢。


  1927年10月18日,蔣中正因「寧漢分裂」事引退,東渡日本訪晤友人頭山滿時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7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27年12月1日,蔣中正登報宣告與元配毛福梅離婚後,於上海與宋美齡結婚,此後宋氏即成為蔣在外交、政治方面的最大幫手。


  1927年12月,蔣中正、宋美齡與孔祥熙等人合影,此後孔、宋兩家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家族。


  1928年7月6日,蔣中正偕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人至北平西山碧雲寺孫中山靈前,祭告北伐告成。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蔣中正於討逆軍出兵前誓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7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戰前的蔣中正


  1930年11月15日,「中原大戰」結束後,東北軍領袖張學良應蔣中正之邀訪問南京,此為蔣、張兩人赴紫金山謁中山陵時合影。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於「九一八事變」後成立特別外交委員會,此為蔣中正等委員們合影。


  1932年3月18日,蔣中正於南京就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參謀總長,此後「委員長」成為他最為人所知的頭銜。


  1933年7月,蔣中正於廬山開辦「軍官訓練團」,提高國軍軍官素質。


  1934年,蔣中正於江西前線指揮剿共戰事時留影。


  1936年5月5日,蔣中正在南京「國民會議」開幕式上,宣布「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1936年12月26日,蔣中正於「西安事變」結束後回抵南京,個人聲望達到高峰,成為舉國公認的精神領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2007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nanthropus 于 6-12-2007 12:42 PM 发表
1936年12月26日,蔣中正於「西安事變」結束後回抵南京,個人聲望達到高峰,成為舉國公認的精神領袖。




凭你这句话,如果老蒋翻生了,肯定要把你抓进监牢,这是讽刺领袖的大罪哦。

蒋介石的日记曾经披露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在故乡溪口半年来的心路历程。日记以雪耻为标题,显示蒋介石把西安事变当成人生的奇耻大辱,其中挟持他的张学良,被形容成怕死胆小,狡猾糊涂的人,


西安事变后,老蒋自己都觉得脸丢尽了。你居然还好意思说他个人声望达到最高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7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tomorrowbamboo 的帖子

對他蔣中正自己來説是奇恥大辱,但是對國人來説,那時候的蔣中正的個人聲望達到高峰,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你在嘔吐什麽??你的如此回復只是顯示出你是個沒有禮貌的人,我不想和文革紅衛兵餘孽辯論,這裡不是你發洩你對蔣中正仇恨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7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衛國時期的蔣中正


  1937年7月19日,「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後,蔣中正於廬山發表「最後關頭」演說,宣告對日抗戰開始。


  1937年11月,蔣中正率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日軍隨後即攻佔南京。


  1941年2月19日,蔣中正於「新生活運動」七週年紀念大會上訓話。


  1942年2月10日,蔣中正、宋美齡應邀赴新德里訪問,與印度總督林里資哥等人合影。


  1943年2月,宋美齡以蔣中正的特使身分訪問美國,尋求美國朝野支持中國抗戰。



[ 本帖最后由 Sinanthropus 于 6-12-2007 05:5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12-2007 05: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nanthropus 于 6-12-2007 05:30 PM 发表
對他蔣中正自己來説是奇恥大辱,但是對國人來説,那時候的蔣中正的個人聲望達到高峰,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你在嘔吐什麽??你的如此回復只是顯示出你是個沒有禮貌的人,我不想和文革紅衛兵餘孽辯論,這裡不是你發洩你對蔣中正仇恨的地方。


除了台独分子,没有人和蒋委员长过不去。

只是看不惯有人厚着面皮拼死命地吹嘘蒋介石,蒋委员长都没有这么厚的面皮受。

一国元首被下属绑架,还好意思说成个人声望达到最高峰。

不要忘了他是为什么被绑架的。张学良将军绑架老蒋,是为了逼迫蒋介石答应抗日。当时个人声望达到最高峰的,是张学良,不是蒋介石。

华北事变,蒋介石对日本叩头求和,签署条约,答应中国军队撤出华北。
这件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1935年的十二月九号,北平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请愿运动,要求蒋氏政权抗日。但蒋介石非但不纳谏,还残暴地镇压了学生,造成多人死伤。全国的正义媒体都指责蒋氏的不抗日政策和对学生的残暴镇压。

西安事变前夕,蒋介石的威望已经跌到谷底。
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兵谏,全国人民都支持张学良将军,可以说是大快人心。

楼主对蒋介石的吹捧,简直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实在是让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07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943年10月10日,蔣中正於林森逝世後,在重慶就任國民政府主席。


  1943年11月23日,蔣中正、宋美齡參加開羅會議,與羅斯福、邱吉爾等人協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處置事宜,此事提高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


  1944年9月28日,蔣中正遊北碚,與經國、緯國兄弟合影,時蔣經國已受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職。


  1945年3月24日,蔣中正、宋美齡在昆明與志願來華參戰的美國空軍「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合影。


  1945年8月15日,蔣中正在日本政府正式宣佈投降後,特向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發表廣播演說。


  1945年8月24日,蔣中正簽署「聯合國憲章」。


  1945年8月24日簽署的聯合國憲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2007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的蒋中正啊,大陆民众对他没有什么好感,现在台湾开始全地区清扫他的痕迹,撤他的铜像,撤他的纪念堂,现在台湾官方还把他定位独裁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7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morrowbamboo 于 6-12-2007 05:48 PM 发表


除了台独分子,没有人和蒋委员长过不去。

只是看不惯有人厚着面皮拼死命地吹嘘蒋介石,蒋委员长都没有这么厚的面皮受。

一国元首被下属绑架,还好意思说成个人声望达到最高峰。

不要忘了他是为什么被绑架的。张学良将军绑架老蒋,是为了逼迫蒋介石答应抗日。当时个人声望达到最高峰的,是张学良,不是蒋介石。

华北事变,蒋介石对日本叩头求和,签署条约,答应中国军队撤出华北。
这件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1935年的十二月九号,北平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请愿运动,要求蒋氏政权抗日。但蒋介石非但不纳谏,还残暴地镇压了学生,造成多人死伤。全国的正义媒体都指责蒋氏的不抗日政策和对学生的残暴镇压。

西安事变前夕,蒋介石的威望已经跌到谷底。
西安事变,蒋介石被兵谏,全国人民都支持张学良将军,可以说是大快人心。

楼主对蒋介石的吹捧,简直就是对历史的无知,实在是让人


不只是台獨分子討厭蔣中正,最仇視及害怕蔣中正更是共產黨的死硬保守派,這一撮人也是毛澤東的信徒,擔心蔣中正的歷史地位高過他們用謊言描寫的“偉大舵手”毛澤東,威脅到他們的獨裁政權,恰恰你就是後者。

他爲什麽被綁架?這全都是中共想借刀殺人消滅蔣中正,推翻中華民國的陰謀,可憐的張少帥被中共利用了。如果當時蔣中正的威望跌入谷底,喪失民心,那爲何中共卻不殺蔣中正,把你口中說“個人名望達到巔峰”的張學良推舉為中國領導人,這樣不是更方便中共擺佈而且又能“符合民心”嗎?

你要知道中共對蔣中正是痛之入骨,慾殺不可的,可是爲何中共爲何不殺掉你說的“個人威望跌入谷底”的蔣中正呢?這樣不是大快民心嗎?所以你的話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中共最後不殺蔣中正,因爲中共的主子蘇聯出手阻止了,蘇聯認爲全中國只有蔣中正才能領導中國人抵抗日本,正是因爲蔣中正當時的名望在中國人心中是最高的,這是事實。

張學良的兵變最後導致他身敗名裂,換來的是半世紀的軟禁。

另外,蔣中正什麽時候殘暴鎮壓學生?請你不要把你自己的中共邏輯亂套,以爲蔣中正好像六四屠殺那樣射殺自己的學生百姓。1931年尾,學生發動示威,要求送蔣北上抗日,當時蔣中正還親自接見學生,此外,那時候的教育部長也被學生毆打流血。

我說的只是歷史事實,不像閣下太祖上太祖下四處歌頌某位獨裁屠夫。你仇恨蔣中正,是你的自由,請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8-2025 11:55 PM , Processed in 0.23713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