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83|回复: 1
|
胡子春时代更替中创办育才
[复制链接]
|
|
2007/11/18 13:30:43
●麦翔
胡子春生于1859年,卒于1921年,福建永定客籍人。胡氏之于怡保育才,犹如陆佑之于吉隆坡尊孔、张振勋(弼士)之于槟城中华学校,都是早期创立华校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
胡子春有他特殊的地方,他汇集了丰富的历史因素,经历清末、康梁维新和民国三个时期,在本土华教新旧交替过渡时期(1920年)浮沉,是主要角色之一。从他身上,不仅可以发现育才发展的路线,也可以看到华教发展的脉络。
槟城中华办学模式
20世纪末,清廷开放不准国人出国的闭关政策,驻槟城领事、外埠商务大臣张振勋(弼士)积极活动,1904年联合5 位绅商,筹办槟城中华学校。胡子春是其中一位,并担任中华首届正监督,此职相当于今人的董事长;较后,胡氏又成立槟城中华女校和师范学校。
胡氏对侨教的业绩,大获清廷的许,遂受命为清政府驻槟之“总董”,职位相当于今日的教育专员。
槟中华学校是清政府特意成立的一块样板,是南洋办学的“模范”。早期的中华设于槟城孔庙,可以理解,四书五经仍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开学时,学生必须向孔子像行“三跪九拜”之礼,董事、教师也受拜如仪,惟仪式没有那么隆重。
新学堂用共和课本
胡子春创办怡保育才时,槟中华的模式肯定在他的心中荡漾。此时正值孙中山先生革命前夕,革命活动如火如荼的在新马积极展开,人心思变,形势已大不如前。可以想象,胡子春无论如何再也不能把“钦命”的模式,套在育才的身上。
胡氏1905年召集怡保神庙负责人会议,号召拨款兴学的次年,有两位中国南来的开明之士到达怡保,一为潮籍,一为客籍,皆以“国语”(即华语、现普通话)演讲,鼓吹应用国语。
怡保及其周围地区,如安邦、朱毛(今珠宝)和远至彭亨州等地,“剪辫”运动自动自发的兴起,民主之风横扫新马。这些史实,在1905年的《叻报》有简要的记载。
育才草创之初,短期间尚属新旧参半的“新学堂”,可能也曾用文言文和方言教学。不久即采用“共和”课本,如“小狗跳,小猫叫”之类的课文(见杨水源校长文);同时附带有算术、地理知识、英文,惟“三跪九拜”之礼已不复见。
此时,胡子春要落实的,除了维新一套之外,已没有其他选择。吉隆坡尊孔的创办,仍受康有为弟子所影响,但是,时代大潮滚滚而来,维新的影响在南洋为时甚短,不久即被孙中山先生的共和革命思潮取代。
华侨工商和平过渡
20世纪初,近代经济在马来亚迅速发展,新思维在华侨工商界、华教界、社会活动领域滋长。胡子春协同创办的霹雳中华总商会成立于1907年,其后,在新风气盛吹之下,新旧更替亦在总商会内部酝酿。
1920年,五四运动民主之风震撼新马两地,促使华教第一次反《学校注册条例》运动爆发,这个带有反对殖民主义意义的运动,遍及新马各地,影响深远。
在这个迅速变动的时刻,被视为胡子春在霹雳中华总商会阵营的代表区慎刚(矿家、商会董事),也“和平”地转舵到民主阵营(以郑螺生与李孝章为代表)。
这和新马其他地区情况大不相同,因形同水火的两大阵营,“革命派”与“保皇派或维新派”,都以尖锐而激烈的形式互相斗争,唯霹雳州例外,此象记于颜清湟著《星马华人与辛亥革命》。
社团是华校强有力的支柱,霹雳中华总商会内部人事变换,反映于育才,区慎刚在1919年出任育才董事长,标志着封建闸门之毁,育才朝着现代教育的道路阔步前进,欣欣向荣,迎来了第一个勃兴期。
胡子春完成其历史使命后,于1915年卸下育才董事长之职。 |
|
|
|
|
|
|
|
发表于 6-12-2007 06: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怡保都有条胡子春街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