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mboo2

综合(活动,新闻,网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6-2009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kwongwah.com.my/supplement/2009/06/02/5.html
戏剧治疗 寻获生命轨迹

二零零九年六月二日 上午十一时三十二分


报道:彭可晶
摄影:林晓慧

在马来西亚,“戏剧治疗”领域是一片几乎未经开垦的良田。来自台湾的两位社会工作者:有英国戏剧治疗执业文凭、也是英国戏剧治疗协会合格会员的张志豪老师,以及长期从事青少年辅导工作的台湾台北西区少年服务中心主任王世芊,跨山越海来到这里,和国人交流与分享究竟何谓“戏剧治疗”、戏剧治疗有何心理疗效,能让不善言辞的人把内心压抑的感受都倾泻释放出来。

“戏剧治疗”是要参与者学习演戏技巧再上台演出吗?戏剧治疗工作者张志豪老师笑着解说,“戏剧治疗”并非戏剧表演。一谈到“戏剧”这词儿,大家就以为是那是高门槛的戏剧表演艺术,一口认定说,那是专业的演员才有的专业技能。这些,其实是一种铸模成见的刻板印象。

他指出,二十世纪下半最重要的国际剧场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曾说过:“一个人在某人的注视下,经过一个“空的空间”,就足以构成一个“剧场行为。”这句话经常会被人们用作定义剧场与空间的关系,这也是导演的名著《空的空间》(The Empty Space)全书开首第一段文字。

戏剧治疗表达自己

而这句精句,就是志豪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他说,这一句简单的话,就代表了戏剧的整体概念。戏剧治疗是让参与者透过角色扮演,从中学习表达自我和认识情感,简单来说,戏剧治疗是要求参与者“表达”自己,而非“表演”自己。,“表演'需要技巧,而"表达”无需技巧。

他解释说,戏剧治疗强调的概念就是:“你随时都是在表达自己,随时都在戏剧的行动里面。”而戏剧治疗可以让人们暂时离开语言的世界,进入身体经验感受的世界。这时候人与人之间,就不会因为语言隔阂而无法表达自己,戏剧治疗开启了一个新的沟通媒介,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他指出,在语言世界里,有很多的局限,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的人,他没有办法说,可是一进入戏剧的世界里面,他就可以自然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讯息。比如说和自闭症儿童团体合作时,他曾拿一个小小的镜框,镜框外面铺着一块很大的黑布,自闭症的孩子不太会表达自己,但是他会把镜框放在一个地方,让治疗师的注意力聚焦在他的眼神,流露出他想表达的东西。

志豪老师表示,戏剧治疗其实是“艺术治疗”的其中一种,而艺术治疗就是利用美术、音乐、戏剧和舞蹈等非语言的方式,让人们借由参与,从而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得以找到生命的出口和力量。这门学问起源自英国,早在1910年左右,这原是让长期住在医院的病患解闷的“工具”。

这解闷的“游戏”,后期怎么会演变成“戏剧治疗”呢?那是因为医师发现,这些病患在戏剧结束后,还是无法去掉自己在戏剧里头的角色,很多病患一直待在角色里头,演愤怒者的病患,个性会变得比较易怒,而演快乐者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变得更快乐。

演戏可改变一个人

人们开始发现,原来演戏可以改变一个人。后来,就有人开始研究这门学问,再慢慢逐渐发展成戏剧治疗。老师表示,戏剧治疗又分很多派别,东方国家的戏剧治疗偏向于角色理论学派,让参与者探索自己在日常生活里常常扮演的角色,如果参与者可以扮演越来越多不同的角色,他就可以适应更多不同的生活状况。

张志豪老师说,戏剧治疗有五个阶段,这个概念为美国戏剧治疗之母蕾妮.伊姆娜(Renee Emunah)所创,这五个阶段活动程序是:戏剧性游戏、情景演出、角色扮演、演出高峰、戏剧性仪式。戏剧性游戏就是让参与者透过游戏的方法,把他们潜意识的经验投射出来。

老师解释说,情景演出则是会聚焦在一个主要议题,让参与者演出。而角色扮演是让参与者回溯小时候的情景,再把场景架设出来,厘清自己当时为何会因为某些事情而难过,旁边有那些压力存在着等等。演出高峰是让参与者从角色中看到不同的自己,检视内心的冲突,最后的阶段便是戏剧性仪式。

他笑着表示,这是理想上的戏剧治疗阶段,有些学者认为,并非每个参与者都要进入到最后一个阶段。通常儿童在参与戏剧治疗时,只会经历第一个阶段,即戏剧性游戏,而少年的参与者,则会进行至演出高峰这个阶段。

对大马人来说,戏剧治疗是非常陌生的一块领域,幽默风趣的张志豪老师打趣说,其实,台湾的戏剧治疗工作者也是十根手指数得完的。张志豪老师除了在大学和一些戏剧治疗工作坊做指导,他也长期与台湾台北西区少年中心合作青少年剧场专案,透过自传剧协助危机少年自我探索与学习表达。

剧本是生命的故事

他说,很多少年不懂得表达自己,也不想表达自己,可是当他们上了舞台,反而有一种表演的欲望,他们可以透过自传剧来表达自己,也从中学会尊重别人,发展合作的关系。剧本都是少年自己的真实生命故事,在转化为戏剧作品后,他们重新探索、认识与整理自己,找到生命发展的轨迹,能够更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自传剧是情感表达

这次随同志豪老师来马的台湾台北西区少年服务中心主任王世芊老师说,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界定在台北市西区十二至十八岁之危机少年(包括低功能家庭、未成年未婚怀孕、少年事件处理法转介追踪辅导少年等)、中辍少年及性交易不幸少年。

世芊老师表示,在参加自传剧后,青少年对自我的内在潜能开发、情感表达、或人际互动的能力有所改善,但是由于这些服务对象还有其他问题,如家庭、就学、生活稳定度、就业等等的困扰,因此除了鼓励他们参与自传剧演出,中心的社工还是会继续全面性跟进和照护他们。

陈登福:借戏剧治疗释放心情

沿着“启动心田种籽的能量”的经营方针,积极推动社会关怀工作的正向成长中心,去年“看中”了戏剧治疗这片能净化人们的心灵、释放自己的情绪并具有矫正治疗的功效的良田,中心启动人陈登福老师积极把两位老师邀请到大马。单是去年,他就一连去了台湾三次,和老师洽谈把戏剧治疗引进大马的细节。

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认识自己”,就是陈登福老师和两位老师的启动契机。他说,参与戏剧治疗者者透过自传剧,得以探索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要什么,了解自己的能力,自然就往自己要走的方向去发展。

陈登福老师指出,正向成长中心冀望未来能够引进戏剧治疗法,培训国内的戏剧治疗师,让国人也可借由戏剧治疗,用身体语言与内心独白等方式,把无法说出口的心情,借由戏剧治疗释放出来。

【个案1】张志豪:医学院生跟另一自己碰头

张志豪老师曾经和一所医学院合作举办戏剧治疗工作坊,参加的对象都是成绩优秀的医学院学生。他说,医学院的学生都太理性客观,他们国小、国中、高中都是第一名,大学考上最好的医学院,要让他们卸下防御屏障,就让他们两个同学手心贴着手心,演出“镜子里的我”,再让另外一个同学在旁即席说故事(编剧)。

说故事的男生一开腔,就说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故事。他说:”老王有天在照镜子,老王照着镜子以后,老王开始想像自己在喝可乐,吃汉堡,吃拉面,啃牛排,老王觉得好空虚,因为一切都是假的,他发现镜子里面的人跟自己长得不一样,老王试图让自己笑得开心一点,镜子里面的人就更难过,当他要站直一点,镜子里面的人就弯腰下来,当他想要大吼,镜子里面的人却很安静的站在那里。”

“老王越来越不喜欢这面镜子,他就拿了一把斧头敲破镜子,没想到镜子里面的人就跑了出来,追着老王,要老王承认他就是老王的一部分,最后老王说:“你不是我”,演镜子里面的女生突然说:“我就是你啊!”这时候,说故事的人开始为剧本下了一个注解:“这时我突然想起,为什么我晚上总是喜欢穿上妈妈的裙子,抹上妈妈的口红。”

戏剧演到这里就结束。在心得分享会上,这个故事的编剧说,因为他从小就要符合家人、社会的期待,念最好的学校,在外人面前要光鲜亮丽的,可是在他们内心,住着一个调皮、疯狂的自己,可是那另外一个自己,不曾和自己相遇。在戏剧治疗的过程,原来很客观的未来医师,终于和另外一个自己碰头,也因此更了解自己的内在想法。

【个案2】王世芊:未婚怀孕女孩觉悟了

王世芊老师:台湾台北西区少年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几乎都是危机少年。王世芊老师就分享了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的故事。中心接触这个女孩那年,她还是中学二年级的学生。女孩的家庭环境有点复杂。她的爸爸娶了大陆(中国)新娘,妈妈跟别人跑了。来参加中心的剧团之前,女孩非常爱玩,有段时间没到学校上课,只爱到舞厅玩、嗑药、交男朋友,就是不喜欢回家。

女孩参加剧团后,就整理了自己的一些生命的经历,编成剧本。就好像有次女孩的爸爸突然生病,需要洗肾,当时她已经多天没有回家,继母打电话要她马上赶到医院,她抵达医院的病房,看到爸爸躺在病床,她忽然很害怕爸爸会死掉,原本和爸爸的关系非常淡漠的她,激动地告诉爸爸说:“你不要死,你要好起来,你好起来,我就好好念书,不去外头玩了。”

后来女孩的爸爸真的好起来了,可是女孩未婚怀孕了,她生产后,还继续参与剧团演出。有次剧团公演,中心邀请她的爸爸来看表演,女孩在剧中回溯童年时光,她回忆爸爸在她小时候带她去公园散步,给她买礼物,非常疼爱她,她做了一个隐喻,她觉得自己像一朵花,爸爸就像是旁边的劲草,呵护滋养她长大,她从来没有机会跟爸爸表达过这些情感,在公演的时候,她走到爸爸跟前,抱住爸爸说:“爸爸我爱你。谢谢你把我抚养长大。”

世芊老师说,这个女孩和爸爸的年纪相距很多,两人常常吵架,爸爸也不了解他的思维想法,一直很担心这个唯一的女儿。女孩来到剧团后,认识了内在的自己,更成熟了,后来,女孩的生活有比较稳定,也逐渐知道了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7-2009 0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病,還得用心醫

http://search.sinchew-i.com/node/367840

醫生,對大部份的人來說,仍然是份高尚的職業。一些朋友更會羨慕說醫生和家人的醫藥費都可省了不少,這也許說中了一些。行醫,對我來說,是能把生老病死看透,見苦知福的行業,若可以為窮苦的眾生義診,更能與人結緣造福。
看過這麼一篇感人的文章,一名外科醫生在動了一宗大手術後,帶著疲憊的身子回家要休息時,還惦記著病人,因為病人的麻醉藥漸漸消退,痛楚才要開始啊!這一種慈悲為懷的心態,鞭策著我要向這位前輩看齊,要把病人的痛楚快速減輕。
有一種病痛不呻吟,不吃不睡,直掉眼淚,終日悶沉沉,行為怪異。對了,是心理病,憂郁症尤其普遍。起因嘛,不外是簡單的三個字“放不下”。隨手拈來的病例就有好幾個,印象最深刻是多年前義診時看過一位瘦骨嶙峋的中年婦女,由誌工一拐一拐的引進來。一坐下來,二話不說就問道:“醫生啊!警察為甚麼不去捉那個該死的家夥?”我心知不妙,但沉著應戰:“阿嫂,可以告訴我他是誰嗎?”從她那副用膠布黏貼的眼鏡,我看到那雙呆滯的眼神,帶著強烈的不甘。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年前因為一場車禍而與枕邊人陰陽相隔,又摔瘸了腿,也因而摔破了飯碗。這位寡婦對那位撞後而逃的肇禍者耿耿於懷,天天反反複複地想著這件無法改變的事實。她也怪庸醫把她的腳弄拐了,又要孤軍作戰把家庭撐起來。在多重打擊下,加上長期失眠,她終於患上了憂郁症,導致食欲不振而暴瘦得不成人形。我用了一些時間,去瞭解她心裡那個有待被解開的結。
她需要的是愛與關懷“醫生,我還曾多次爬上高樓,想一了百了……”我聽了自忖,這不是三言兩語或是三五顆藥丸就可以解決的棘手問題。我深信這位無助的寡婦,需要的是經濟的資助和愛的關懷,於是我馬上把這個個案呈報上去,讓誌工們去作深入瞭解和關顧。臨走前,我輕拍她的手說:“阿嫂,失去了的無法挽回,你要接受這個事實,然後學習放下。要好好珍惜自己,孩子們還需要你。”
幾個月後,在另一次的義診中,我又再次的看到她的蹤影。我幾乎認不出她了,她胖了少許,臉帶笑容,和身邊的人有說有笑。她換上了一副新眼鏡,看起來亮麗得多了。我上前去和她打個招呼,還好,她認得我。我問起她的近況,她說學會了放下和原諒,也感激誌工們的關懷與鼓勵,還有親切的家訪,讓她感覺到人間有愛,希望滿人間。曾經是那麼的不甘心,自從學會了放下後,她才恍然大悟,原來已獲得了人世間最珍貴的——愛與關懷。
在某次的機緣裡,她接觸到比她情況更艱辛的單親家庭,也領會到跛腳的她比輪椅上的殘障者還自由,因而體會到見苦知福,也懂得感恩了。從她的經歷,我看到了一位猶如掉入深谷裡,被人扶了一把後,能堅強的自己爬上來的勇者。
還記得那天回家的路上,心情好極了,情不自禁的哼著《人間有愛》這首歌……感謝你給了我溫暖的擁抱,讓我擺渡過生命低潮,一顆心裝滿愛,風再大不飄搖,學會把肩膀借給人依靠……我相信人間有愛,值得去期待……這一個個案,讓我領悟到——心病,還得用心醫。
星洲日報/副刊‧文:何國全‧2009.07.08

[ 本帖最后由 kmboo2 于 12-7-2009 01:4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7-2009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在医院看到的最新网址:
DepNet (一切关于忧郁症的)[好像是在马来西亚] - http://my.depnet.com/

还有刚刚网上找到的:
World Fellowship for Schizophrenia and Allied Disorders [外国] - http://www.world-schizophrenia.org/

[ 本帖最后由 kmboo2 于 15-7-2009 12:1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7-2009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探索之旅 Wholistic Exploratory Journey
艺术治疗工作坊 ART Therapy Workshop
Postpone to 19-20 Dec'2009, Sat & Sun (星期六&日)
参与对象:成人(18+)
地点:26, Jln BU 7/1, Bandar Utama, 47800 PJ
人数:三十

目标:

1. 认识艺术治疗。  
2. 运用艺术治疗来抒发和整合个人的情感与思想。
3. 探索理解是艺术治疗的精髓。  
在这两天的工作坊,您将会有机会通过涂鸦做自我反省;去探索您的肢体地图;随意地,去观照、觉醒。。让色彩沟
通心情;去听、去画、去感受。。

导师简介      Trainer’s Profile               
张茗晴      Hiawatha Teoh            
•  Founder of Art Clinic (Aus)
•  MS  Art Therapy, La Trobe Universit
Melbourne (Aus)     
•  ANZATA registered Art Therapist 。
•  MS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UPM
•  Diploma Sound and Color, Alice Spr
•  Qualified Trainer and Assessor (Aus)
•  坚持个人心灵成长的开拓和发展

更多详情:
卉卿 Rachel (+6 012 4123 238)
韦静 HuiChen (+6 012 2086 390)
E-mail: art.spiral.space@gmail.com  
Website: www.artspiralspace.blogspot.com






[ 本帖最后由 lexiaoyao 于 22-9-2009 11: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9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精神健康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家连家训练课程”。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精神病患者的亲友提供训练。此课程将连续在三个星期天的早上九时至下午三时举行。

今年最后一次的中文课程将会在八月举行.请看第二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09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大丰收
日期:28 - 30 /08 / 09 (3天2夜)   
地点:Melaka D'Village Resort
截止日期:01 / 08 / 09

主办当局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地,让学员们可以尽情发泄已经隐藏在我们内心世界甚至潜意识里对别人或自己的不满,批判等等等等情绪。一旦这些情绪有一直一直的再去被疗愈,我们的内在心灵就有机会重新被整合。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人生就会有美好的前程。

爱,放下,丞服,才是心灵课题最好的学习和选择。 把握当下,让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大扫除,除掉不应该积存的垃圾。


还有2个星期报名就要截止了。由于是学校假期,参加人数目前已有200+位了,要报名参加课程的朋友们,快快哦!主办当局虽时会叫停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1-7-2009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要知道多一点马来西亚哪里有儿童的心理治疗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009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29-5-2009 11:02 AM 发表


Minda Johor 曾经举办这个课程。
据我所知, 这个课程在我国的几个州属都有举办过。详情就得问各州的精神健康组织。

马来西亚精神健康协会多数会在巴生谷举办这个课程。


对对,在JB称为MINDA,而在IPOH称为KAMI,好像几个州属都有自己的GROUP,重点是提倡精神健康和让病人的家属分享各自的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8-2009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健康亮紅燈?正面宣泄可走出陰霾

http://search.sinchew-i.com/node/379839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城市人感到工作、經濟及家庭壓力,可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你是否因此導致失眠、覺得生命沒價值,甚至萌起自殺念頭?


洪金定解釋如何透過指南以自行審查是否患上憂鬱症。(圖:星洲日報)


出現上述狀況的公眾請先別驚慌,原來這些都只屬“精神病態”(psychiatricmorbidity),而並非“精神疾病”(mentalillness),即那只是精神健康未達致完美而已。
但如果持續上述狀況而不處理,甚至讓狀況越來越嚴重,則有天可能導致精神疾病。
如果公眾面臨精神病態問題時,可嘗試作正面思考、保持均衡的飲食及健康的生活,並且最重要的,是要與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心情,不吝嗇作出交流。
只要情緒獲得適當及正面的宣泄,相信不難讓精神病態的人士走出陰霾,避開疾病。
平均11.2%大馬人
精神健康未達理想

根據2006年國家健康病態調查(Ⅲ),平均11.2%大馬人的精神健康未達理想;若以華裔來說,其比率更是高達31.1%,顯示群眾面對精神健康問題,開始亮起紅燈。
馬來西亞精神健康協會主席拿汀洪金定醫生指出,這項調查是每10年進行一次,抽樣選出16歲及以上的對象後,以28道從一般到特殊的與感受有關的問題,得到的結果。
她透露,只要答案達到某個標準,就表示精神健康並不好,並且有部份將確實已經患上精神疾病。
患者初期多遭誤診
精神分裂症屬嚴重疾病

洪金定指出,在大馬,精神分裂症是其中最嚴重的一項精神疾病,但是往往在初期時,患者都被誤以為是出現超自然現象,所以大家都先找巫師、民間信仰來嘗試“解決問題”。
“或許對公眾來說,問神及找巫師作法驅邪,會比承認患上精神疾病容易得多。
“其實公眾對精神健康的醒覺已經有一定程度,但到自己頭上時往往並不察覺,除非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不然部份人也還不願尋求治療。
“在2003至2005年,根據政府醫院的病人統計,平均28%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首次出現病狀的28個月後,才開始尋求治療。至於前往私人醫院治療的病人可能較早獲得治療,但是確實數據則不得而知。”
她表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會意志消沉或情緒低落,同時對活動或自己喜歡的事物提不起興趣,甚至回家後直接進入房間,也不愛講話,因此其他人並不懂。
“由於患者一般都把這些感覺收藏在心裡,身邊的人也不懂,因此大家應特別關心身邊的人,並保持互動。精神分裂症普通發生在20歲左右,即青少年後期或剛成年的時期,但是原因不詳。”
“精神健康中還有很多症狀及羞於啟齒的情況,但需及時尋求治療,而不是將病情隱藏起來,因為越早治療,康復的機會就更大。”
比精神分裂症普遍
嚴重憂鬱症須求醫

精神分裂症雖然屬嚴重精神疾病,但在大馬卻不及憂鬱症普遍,輕微患者可以在朋友及家人的陪伴中康復,嚴重的話就必須尋求適當的治療。
憂鬱症會導致對身邊的事物提不起興趣、急躁、易怒等,回到家只想休息,不要講話,但意志消沉或喪失興趣的情況,必須是連續發生兩週或以上。
憂鬱症情況被拖延的話,會導致學生學術表現下跌、考試不及格等,但這些都是可以治療及避免的。
憂鬱症也會導致專注力不好、思考過程變慢、健忘、生產力減低等,上班族可能因無法正常表現,而需要提早退休或被裁退。

甚麼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指腦部功能失調而引發的精神疾病
最常聽到的精神疾病有以下幾種:
●精神分裂症
●憂鬱症
●躁狂憂鬱症
●焦慮症
●老人癡呆症
●產後憂鬱症

達致精神健康的方法:
●正面思考
●均衡飲食
●健康的生活
●運動
●與朋友分享、交流



星洲日報/大都會‧2009.07.31

[ 本帖最后由 kmboo2 于 3-8-2009 11:3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8-2009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親情友情,有益病情:憂鬱症大馬數據

http://search.sinchew-i.com/node/369601

衛生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
●11.2%16歲以上的大馬人受到精神病困擾。
●80年代期間,大馬10萬人有9至12人自殺死亡,印度人自殺率最高,每10萬人就有30至35人死於自殺。
●過去45年來,全球自殺率增加60%
●全球每40秒鐘,就有一個人自殺身亡
根據第3屆國家健康和發病率民意調查報告:
女性精神病(12.1%)比男性精神病(10.4%)多,70至74歲以下和16至19歲是最多患者的年齡層,分別佔了19.5%以及12.4%。

根據衛生部的政府醫院記錄:
2007年到精神病門診部求診的病人多達32萬4344人,而2008年增加至37萬9010人。
2007年住院的精神病人多達2萬1852人,而2008年則有2萬1217人。
全國精神病學協會副主席阿都卡迪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發展中國家有5%至6%的精神病人沒有求診,而大馬一般患者更是遲了3年,情況嚴重才求診。
2009年5月6日《光明日報》
產後憂鬱症:
產後憂鬱症可以分為3大類疾病:

●恐嬰症(Baby Blues)——50%左右的產婦會有這樣的症狀
●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屬於非精神病類憂鬱症,8%-15%的產婦會患產後憂鬱症。
●產後精神神經症(Postpartum Psychosis)——0.1%-0.4%的產婦會患產後精神神經症。
2009年4月29日《光明日報》
殘障調整生命年:

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全球共影響約一億2100萬人。根據世界組織(WHO)發佈的殘障調整生命年(DALYs)表,憂鬱症將在2020年,從1995年的第4名躍升為第二名。
1995年
1. 下呼吸道疾病7.3%DALYs
2. 腹瀉疾病6.5%DALYs
3. 先天性問題6.1%DALYs
4. 憂鬱症4. 2%DALYs

2020年
1.局部缺血性心臟病5. 9%DALYs
2. 憂鬱症5.7%DALYs

2009年4月19日《大都會》
大馬衛生部統計,2008年大馬2700萬人口中,約11.2%,也即是302萬4000名民眾患上精神疾病,其中以憂鬱症者居多。

2009年3月15日《星洲日報》
馬六甲精神專科醫生余國華表示,過去三個月前往診治的憂鬱症病人不但暴增三倍,而且大多數已經是病情進入嚴重期。

他說,憂鬱症若發現得早,且及時就醫,有80%的幾率是可以治愈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憂鬱症是全世界排名第4的病症,預料2020年的排名會攀上第二。每個國家的人民患上憂鬱症的病例是8至10%,而女性比起男性患上此病的對比則是2對1。
星洲日報/快樂星期天‧報導:卓衍豪、關麗玲、 鄧雁霞‧2009.0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8-2009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瞭解精神病及時治,可助病患重投社會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09-08-02&sec=local&art=0802lp03.txt

蘇雅蘭星(左4)與近打精神健康行動協會成員,共切紀念蛋糕。
(怡保1日訊)烏魯近打幸福醫院院長拿督蘇雅蘭星說,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支持相當重要,除了對病患康復有莫大幫助外,也協助他們重返社會,過正常生活。 他說,許多人不知道精神病患最需要就是親人的支持及關懷,往往他們忽略了這點,造成精神病患與正常社會隔閡,也導致社會對他們產生歧視。 他昨天在怡保,為近打精神健康行動協會舉辦的第3屆“家連家”計劃的“看護者培訓課程華語班”,主持結業儀式及頒發證書后,向記者這么說。 學會照顧病人 他指許多病者家屬忽略病發初期的患者病情,以普通人的眼光去 對待病患,造成病患失去正確的治療機會,以致病情嚴重。 “通過上述的課程培訓,可讓病者的家人對精神病有所認知,也懂得如何與患者相處及照顧他們的起居,助他們康復。” 近打精神健康行動協會主席王淑明指出,該會成立已2年,時常有活動,這次辦培訓課程分為國文及華語班,華語班則有12人,共有28人,包括醫生、護士,甚至自願人士參加。 她說,該協會是這些看護者的支援組織,協助家中有病患的家人或自願人士更瞭解病人的需要,課程主要是讓他們更深入瞭解如何照顧病人的生活。 這項培訓課程從4月至7月,學員需要完成8次課程,才能結業獲得證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09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八月六号,2009的健康生活(活力副刊)

甩甩手,消除精神紧张

一个人处在极度紧张状态时,往往会表现出惊慌`恐惧`愤怒,或者苦闷•焦虑情绪;有时会伴随全身颤抖•出汗•皮肤发红或发白•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行为改变如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用力不当•多余动作增加等,甚至出现心理活动异常,如注意力集中•精力分散•记忆缺失•思维迟钝等。

甩手操可以纾缓紧张引起的一系列的不良情绪。甩手操能增加脑部内啡肽(endorphin)的产生,从而达到镇静•安神•稳定•情绪的功效。此外,甩手找能积极活动肩肘关节,促使手臂振动,活动筋骨,有助于人体经络气血的循环与通胀,增加心肺功能,还对增进记忆力有较好的效果。

甩手操练习方法很简单,基本动作如下: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左右肩膀放松,双臂自然下垂,然后向前伸出与肩同高,再向后甩。如此反复动作,可疏解紧张状态。

任何人都可以学习甩手操,尤其适合与久坐伏案者,且不受时间和场地控制。最好在空气新鲜•空旷的通风的地方进行。如果你每天早晨做一次,全天都会觉得有精神。当你感到精神紧张或疲劳时,立即放下手上的工作,做做甩手操,能达到消除压力•恢复身体力的效果。

做甩手操要注意运动量:初期甩手操可由100次开始,约需2.5钟,慢慢增加至300次才会有明显效果。

后言:
啊。。。每次打中文总觉得很辛苦的。。要汉语拼音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写出来的话会更容易。这个甩手操是蛮容易做的。我自己会试试看。。。因为没有亏本啊。希望大家也做做吧。有益处没坏处啊。何时何地都可以在做。加油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8-2009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lexiaoyao 的帖子

谢谢你花时间和精神拼写出这篇文章出来。
我都是Copy&Paste而已。希望更多人看到这些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8-2009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mboo2 于 8-8-2009 12:17 PM 发表
谢谢你花时间和精神拼写出这篇文章出来。
我都是Copy&aste而已。希望更多人看到这些新闻!

星洲的网站找没有。。。所以自己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009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09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2009 03: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病藥物價格昂貴

http://search.sinchew-i.com/node/389067

星洲日報/溝通平台‧讀者:天祥‧2009.08.17
作為一名精神病人,長期吃藥已經成為我的習慣。

兩年前,醫生調整了我的用藥,用Olanzapine和Epilium配合,兩者能夠穩定情緒和幫助睡眠,控制我的精神病症——Bipolar Disorder。由於Olanzapine是新藥,療效好,副作用少,我的病情控制得很好,不料今年農曆新年期間,這種新藥價格猛漲至每顆16令吉,我每晚服用一顆5mg的藥,拿兩個月的藥需花上約960令吉。

我一向在馬大醫藥中心看診和拿藥,馬大去年開始將配藥處一開為二,一處是普通價格的藥,收費和之前一樣;另一處是特別藥物,收費特別昂貴。上述Olanzapine本來在普通藥物處領取只需每個月30令吉,那天我們被換至另一個柜台拿藥,藥費單出來嚇了一跳,簡直不敢相信,當場看傻了眼:960令吉!帶不夠現金,只好先拿兩週的藥。

後來複診,醫生才說政府撤除了這種藥的輔助津貼,以致它的價格飆漲,我只好向醫生提出暫時停藥觀察,看能否不用依靠此藥。

最近與一名南馬的友人通電,他的弟弟也是精神病患,服用的藥其中一種也是Olanzepine,他說那裡的政府醫院完全停止供應此藥,要病人到外面藥房購買,而且一顆售價19令吉!他弟弟選擇換另一種舊藥,但是不能適應結果還是得吃回這種藥,家庭經濟負擔很重。

我昨天去馬大複診,醫生勸告我服回原藥,並說政府的政策從今年起撤銷了3種精神病藥物的津貼,其中一種就是Olanzapine,另兩種藥可用以治療精神病裡的BipolarDisorder、Phycosis和Depression。

一個朋友告訴我說他可以通過衛生部長廖仲萊的助理協助我解決“貴藥”的問題。我想衛生部長應該可以做更多的事吧,比如為更廣大的人民服務,為更迫切需要的精神病人提供更廉宜的藥物,這名助理應該積極搜集資料整理報告給部長,以便為國家的醫藥衛生系統和人民的健康福祉盡一分力,至於我這個小人物,心領了。

貴報之前在副刊廣泛報導憂鬱症,固然引起社會大眾對精神病的關注;但精神病藥物價格越來越貴的問題,卻應該由誰來替我們解決呢?目前精神病已成為一種富貴病,中下階層的人民已無法負擔昂貴的醫藥費。

希望貴報秉持新聞工作原則,能夠多做些深度報導和專題追蹤,也提醒國家領袖要關心這些貧窮病人的問題。

星洲日報/溝通平台‧讀者:天祥‧2009.08.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09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工作坊交流讲座

日期 :11/10/09
时间 :1pm- 5pm
地点 : 和乐有限公司(KL)
收费 :RM 30

这是一堂心灵交流分享讲座,有兴趣和愿意要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心灵到底是什么?欢迎你和我们一起来研究。由于场地地方有限,只能应许50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向我报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9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管齊下治療‧情緒管理走出憂鬱

http://search.sinchew-i.com/node/408268

隨著經濟與科技發展,現代生活節奏增快、競爭激烈,以至人們的適應能力也須提高。故此,人們長期處在“身心疲累”的狀態下。當我們面對某些存在的問題,而無法及時合理解決,這些問題的“累積”,就會造成情緒失常或精神與心理嚴重障礙。精神與心理障礙者若不加以治療,將會影響整個家庭,甚至由於失控帶來嚴重的後果。“心理壓力”(Psychological Stress)和“情緒壓力”(Emotional Stress),基本上都是生活的波折。當壓力激發我們去行動,這是有益的,當我們長期處於肉體和情緒的壓力困擾下而崩潰,就變成有害。
情壓緒力對生理造成影響
馬老師表示,憂鬱症是屬於精神上的情緒狀態,以持續性情緒改變為特征,有悲傷、沮喪及絕望感,並伴有身心功能活動力降低、感覺遲鈍、冷漠、睡眠障礙,甚至有自殺傾向。
“憂鬱症也是一種大腦功能不足,導致精神功能全面低下和壓抑性心理疾病,病況包括心理活動受阻、功能低下,以及體力、精力和腦力全面性下降。”
他說,憂鬱症帶來的壓力,將對生理上造成影響,患者會出現胃痛、心臟病、偏頭痛、背痛、失眠、食欲不振、關節炎、高血壓、性無能、冷感、月經失調及易衰老等。
“憂鬱症帶來的壓力也對心理造成影響,包括出現沉靜反應、警覺反應、放棄反應、抗拒反應及崩潰反應;對情緒的影響則為情緒波動、暴力傾向、情緒轉移他人/物件、無法集中精神。”
他進一步指出,可能患上憂郁症的一群,包括25至35歲的成年人、兒童與青少年和老年人,當中女性病患者高過男性,而處理情緒、心理障礙與憂鬱症必須根據一些步驟,即及早認識並確定疾病的起因;能預早治療、控制或不使病情惡化進入嚴重期;長期掌握和保持精神、心理衛生的保健方法。
面對憂鬱可從幾方面治療
馬老師指出,憂鬱症的起因有遺傳因素、生物化學因素、疾病/藥物及酒精因素、女性之內分泌因素、外在刺激情緒因素、內在的執著和煩惱。
“要預防及治療憂鬱症,可從幾方面下手,如非藥物治療法(Non-Drug Therapies)、心理輔導/精神治療法(Psychotherapies)、藥物治療法(Medication Therapies)。”
他進一步指出,非藥物治療法適用於輕度憂鬱症,如使用電抽搐療法(eletroconvulsive)讓電流流通腦部,而家人與朋友的支持對病情有幫助,患者應該保持心境開朗和運動,並適當地補充所缺乏的維生素B1、B2和B6,也可以通過按摩療法、音樂療法、沉思、電影療法等,以便放鬆心情。
“至於心理/精神療法,目的是舒解病患者的內在心理及精神治療,尤其在童年時/過去留下的創傷,當中療法包括個人輔導法療法(Interpersonal Therapy),以及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詢及一般上在面對情緒失控該如何處理時,他提議民眾通過份享或傾訴來情緒轉移,當事人也可以使用文字表達情緒、觀賞大自然與出外旅行,情況緊急時,應離開現場、深呼吸及思考某個目標。
輔導個案
憂鬱症者易患精神病
今年2月9日,怡保21歲的鄭德龍於晚上被同屋室友發現在廁所斃命,家屬指死者曾申訴壓力太大以致每晚都無法入眠,家屬也曾建議他看醫生接受輔導,但他卻執著要考試完畢業才去見醫生。
9月5日,檳城一名長期患有憂鬱症的女歌手“雪亮”,上午臥屍在新關仔角一座公寓底樓,經過調查相信是因為憂鬱症發作墜樓身亡,朋友指死者因工作壓力沉重,必須服食抑制憂鬱症的藥物。根據大馬衛生部統計,2008年大馬2700萬人口中,約11.2%,也即是302萬4000名民眾患上精神疾病,其中以憂鬱症者居多。
憂鬱症的種類:
1.重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
2.精神憂鬱症(dysthymia)
3.雙極性障礙(bipolardisorder)又稱躁鬱症(manic-depressive)
4.內因性憂鬱(endogenous depression)
5.非典型的憂鬱(atypical depression)
6.季節性憂鬱(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SAD)又稱冬季憂鬱
7.產後憂鬱(atypical depression)
8.酒精或藥物濫用引起之憂鬱
9.強迫觀念及行為(Obser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

憂鬱症與焦慮症的差別:
憂鬱症:
症狀:懶、呆、變、憂、慮、失眠。
藥物:以抗鬱劑為主藥,抗焦慮劑和助眠劑為輔助。

焦慮症:
症狀:不寧,不適,不安,莫名緊張,全身不適,精神不安。
藥物:以抗焦慮劑為主藥,抗鬱劑和助眠劑為輔助。

星洲日報/東海岸‧2009.09.18


跑步是舒緩情緒又能健身的活動。(圖:星洲日報)


[ 本帖最后由 schizophrenic 于 14-10-2009 03: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9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of Malaysia

http://ejournal.afpm.org.my/2007v2n3/index.htm
Review Articles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 Part 1: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Zainab Abdul Majeed, Xavier Vincent Pereira. [Abstract] [PDF]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 Part 2: Management. Xavier Vincent Pereira, Zainab Abdul Majeed
[Abstract] [PDF]


http://ejournal.afpm.org.my/2008v3n3/index.htm
Case Report
A mentally retarded patient with schizophrenia. Rabia Khatoon, Khoo Ee Ming. [Abstract] [P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6-2024 01:36 PM , Processed in 0.08434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