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kyy

武功vs现实社会

[复制链接]
skyy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8-2005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意为先,意到气到,气聚劲发。  
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就不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skyy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8-2005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极小旋风 于 4-8-2005 01:16 AM 发表



请问skyy来自何方?



本人来自雪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kyy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8-2005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极小旋风 于 4-8-2005 09:01 AM 发表



有没有听劲之类的?



有听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5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kyy 于 4-8-2005 09:08 PM 发表
以意为先,意到气到,气聚劲发。  
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就不觉

……你是练意拳(大成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kyy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8-2005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拳大成拳??可否讲多点给小弟认识认识。。
本人未曾问过师傅所以不知道是什么拳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5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rrr...意拳非常注重站桩,他们提倡“百练不如一站”。
那么你练的也是不是这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skyy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8-2005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对武学见识广博,希望可以提供多一点关于意拳给我知道,

你说得没错,站桩如步行,至少站上一至两个时辰。我师傅脚如落地生根,单脚站对五个大汉推,一动也不动。还可以自在讲话。。。。

我有其他练别派的朋友师傅,一看见我师傅从远处走路过来的模样。。就对我们说,这个人不是泛泛之辈,还真难得还有功力那么深厚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5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你们的拳法里有拳架套路吗?意拳里是没有的(好像……)。再深一点他们就练发放啦、试劲啦、听劲啦~等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skyy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8-2005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都被你说中,并没练过任何套路,好像以无招胜有招
我的师傅劲力非凡,单手轻轻放劲在一个人的胸口能令到那个人短暂呼吸不到,师傅说如果放多一点敌人也会因呼吸不到而死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5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你练的真的是意拳?!

[转贴] 意拳是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拳无拳术套路和固定招法,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为王芗斋先生在20年代中期所创。芗斋先生在清光绪年间就学于形意拳名家郭云深,经过前后20余年专心研究拳理,在形意拳的基础上汲取各家之长创立意拳。意拳主要由站桩、试力、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组成,重在健身和实用两个方面。意拳以站桩为基本功,为意拳的各项训练打下基础并逐步提升内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5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意拳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在形意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拳套及固定招法,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意拳。据传为王芗斋所创,王芗斋在清光绪年间就学于形意拳名手郭云深,后遍游长江南北诸省,前后20余年专心研究拳理,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各家之长创立意拳。

意拳主要有站桩、试力、发力、摩擦步、推手、散手等组成,重在健身和实用两个方面。在锻炼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意念导引,以意念统帅肢体,要求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周身放松,使肢体各部连成一个整体,进而运用精神假借,使全身处处建立争力,并且本体与外界建立争力,名之曰:浑元力。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身体各部松紧的互相交替,可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在运动中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争力、灵活、协调等身体素质都是派生的,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所谓松紧,即是肌肉的松紧,又是意念上的松紧。而首先是意念上的松紧,因此意拳要突出一个“意”字。

意拳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一般先练放松,进一步再练松紧的相互转换,以达到松紧协调,人体精神和肢体放松,可促使气血通畅,新陈代谢旺盛,调整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使其匀整平衡,从而增强体质,站桩还能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所谓“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此外,通过松紧转化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处不弹簧”。通过站桩的锻炼,可为拳术的各项训练打下基础。试力,是体验在站桩中所培养的浑元力,体验在肢体有位移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依然匀整得力和运用自如。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都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以便在不同情况下随机随势发力,这是意拳之所长。摩擦步是结合试力进行的步法训练,其原则要求是“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进退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和整体协调,以利随时发力。推手、散手是意拳技击训练的两种形式,推手可以作为散手的辅助练习,要求在与对方肢体接触时善于体察对方的虚实、强弱和力量的方向,并善于控制对方,施以有效打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kyy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8-2005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和唔兄你畅谈武学有种痛快的感觉。我想应该就是意拳罢
但曾经听师傅说过他也有宗合令一套高深拳法在里面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5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过奖啦~。“高深拳法”?你是指在意拳里的,还是你师傅自己(自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kyy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4-8-2005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就不得而知了。。有机会我一定请教师傅,
其实这套拳没有一个年轻人喜欢,我是唯一最年轻的。
其他几个都是上了一大把年级的。。。



意拳论—桩功与四形

王芗斋  著

前  言

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持桩之法有行站坐卧之分,持桩之目的是为了培育内劲。内劲培育至何种程度始为有得,须有其检验依据。本文即拟将持桩之效果,以扼要论述,供同好参考。

内劲需能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之真实益处。善拳者,力之奋也。四形为内劲爆发为外力之最适当的形式,故在论述持桩效果同时,文中亦将四形加以简单说明。

意拳为一种特殊拳学。既谓之学,自应有其理论根据。关于力学理论根据,我曾在别处有所论述,此处兹不赘述。欲使学者明了意拳之学术渊源,对其哲理之依据似有加以论述之必要。

此文原系《意拳论》之一部分。当时欲试从我习拳诸生是否确有真实体识,故在出示《意拳论》时将这一部分抽出,非我自私,实不愿嚼饭混人。知我者谓我心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芗斋

一九五九年冬于天津寓所

  

论桩功之境界

持桩需经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事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拳亦应如是。

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宇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颈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头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屣,理应弃之沟壑而不惜,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却觉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行走步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备矣。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

持桩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即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即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

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流,每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坚持。如是始有调配生理机能之作用。各式桩法虽皆可培育内劲,但各式之效应不同(故以桩功治病,才因人设式)。若死持一式,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学者慎之!每日之中持桩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8-2005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kyy 于 4-8-2005 10:59 PM 发表
那我就不得而知了。。有机会我一定请教师傅,
其实这套拳没有一个年轻人喜欢,我是唯一最年轻的。
其他几个都是上了一大把年级的。。。

哦……明天咱们再继续谈论,俺现在要去看“Fear Factor”~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太极小旋风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4-8-2005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请教一下。

如果,发劲时,会感觉一股劲流从胯至腰部,再传至手部(手臂放松,没出力),然后传至对方的身体,是对的?
还是发劲时,劲由后腿发至下盘,接着手把对方推出去才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skyy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5-8-2005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做不会说。。。发劲应该是瞬间的爆发力,要打人时并不只是手,要配合腰,足功,简单来说是全身的力一拼顺势发放出去,什么都不要的想法。 如果腰力或足功不深,只靠手,是没威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8-2005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极小旋风 于 4-8-2005 12:49 AM 发表
以前在厕所也练。

哈哈……俺以前也是~用拳头敲墙,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kyy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6-8-2005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冲凉也练,但是后来知道不好所以没练了,
我老爸每天晨运时会练手背打树身,很响亮,我就不能顶。。很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05 0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kyy 于 6-8-2005 09:13 PM 发表
我以前冲凉也练,但是后来知道不好所以没练了,
我老爸每天晨运时会练手背打树身,很响亮,我就不能顶。。很痛的


冲凉时练不好???为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6-2024 04:29 PM , Processed in 0.12006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