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eterTan

在家教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0-11-2008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ymothy 于 10-11-2008 02:37 AM 发表


我现在引起我一个好奇的问题..
若你太太反对,你还会一个人坚持HOME SCHOOL吗?

若答案是不的话....
那么... 就可以明白我为何总是犹疑不决的性格........
只得一个人支撑...原则和本性,总是容易被妥协的....

总之...谢谢你的见证,
加添了我以后在决心方面的信心~


说得不错。 如果与我俩人成为一体的太太, 反对在家自习, 我不可能能够坚持 home school.
因为 我要上班工作, 只有太太在家。 除非我是在家爸爸, 才可能。
在家自习, 至少一个父母必定要全职在家。 因此, 我认为圣经所言极为宝贵:“ 两人不能同心, 怎能同行呢?”
我相信如果太太不是基督徒,在教育孩子上, 我的妥协就“被逼”会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11-2008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确定自己的教育理念

原帖由 ethos 于 10-11-2008 10:51 AM 发表


感謝主﹗彼得兄﹐謝謝您的分享。

我們夫妻起初有這個念頭﹐是因為大馬教育制度的問題(大家心照不宣)。我們不想我們的孩子經歷我們曾經歷的[教愚]過程﹐因此在澳洲這三年的生活內﹐特別留意到這兒的國立和私立教育系統﹐也略為了解一點在家教育的可能性。其他的考量是﹕信仰建構﹐邏輯思考開發和發掘潛能等等。


没问题。如有疑问,请继续发问, 我会尽我所知回答。

其实,2001年我们错过移民到澳洲的机会。 当2003年想要申请时,我已不符合资格。 但如今看回头, 移民不成才是对我家庭更正确的选择。所谓神叫万事互相效力。 我学到做人不需要一直往回看, 应该望着标杆、直跑。

当年有移民的念头, 就是看重澳洲杰出的教育制度, 很适合孩子的学习进度。如今我在补习中心与 在家教导孩子的方法, 很多也是根据 澳洲的教育方法。

这一次,我儿子所得的奖, 也是由澳洲大学主办的。 我喜欢澳洲(South Australia)教育的教育理念, 他们让孩子能够快乐学习与 培养孩子思考与创意的能力。


在决定是否选择在家教育之前, 我认为父母应该先要确定自己的教育理念。
当初会选择在家教育, 除了不赞同现有的教育制度外, 更重要的是看到 一个 牧师夫妇(Pastor Timothy)  的在家教育家庭培养出的六个孩子, 良好的品格所吸引。

我在星洲日报的专访中有提到: 基督信仰的在家教育,重点在栽培人格, 其次才是 接受知识。
我们相信这样孩子的品格良好, 学业成绩必定会好。将来在事业上必有成就。

我很难想象 一个 勤奋、有毅力、懂得自律、自动自发,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 学业成绩能够不好?
我很难想象 一个 品格好,有上进心、 谦卑、成绩好,又有诚信,爱主的基督徒, 不受 雇主所欢迎?
我很难想象 一个品格好、学业好、事业有成的基督徒,找伴侣, 建立幸福家庭, 他的日后生活会有什么大问题?

因此, 教育的根源在于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他的前途就不是我们父母所需要太担心的。

这与现行教育填鸭式的,不管孩子的学习进度与能力,一律灌输知识给孩子,品格训练其次的教育制度,是大相径庭。
本着孩子应该根据个人学习进度、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而且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 应该早日被发掘、栽培, 因材施教。我们毅然选择在家学习。

基于在家教育,父母就是老师, 没有外来的援助。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装备上,就确定在家教育的成功率。
因此,我读了许多关于教育的书籍 与家庭见证。

填鸭式的教育的另一极端例子, 就是 夏山学校制度。 这制度让孩子完全的自由学习。 幸亏我在 James Dobson 的 Dare to displine 一书, 明白 creativity without discipline is chaosity 的原理。

我比较欣赏 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英國哲學家 的快乐教育、科学家庭教育。 买了两本关于他的书。

因我的儿子智力好, 我也读了 影响近两白年来 许多 天才儿童家庭的 [卡尔、威特的 全能教育], 还有蒙台梭利教育法。
卡尔、威特的父亲, 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差异只是在这天赋是否被发掘 与 栽培。

另外, 培养出四个天才儿童的 基督徒家庭, 何仲柯与苏绯云夫妇的儿女教养书籍 [發掘孩子潛能,促進家庭溝通], 听了他们的讲座, 也给我们的家庭更大的信心与帮助。
从他们的经验中, 我们学到如何照顾到智力好孩子的 心灵需要, 不会顾此失彼。

[ 本帖最后由 PeterTan 于 10-11-2008 01: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08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PeterTan 的帖子

我也要受教,
人格还不够成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08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Z 可以提供 Home school association 的相关资料吗?

[ 本帖最后由 nki 于 11-11-2008 02:4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08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terTan 于 9-11-2008 09:16 PM 发表
各位网友, 我将这因主的恩典而得到的荣耀与大家优先分享。

想起当年我家庭遭遇的总总 患难与当时神的同在与允许, 如今看见我儿的成就, 我们不得不将这荣耀归于我们的主, 我们的神。
我们的神是信实的。 他所 ...


Peter Tan... Long time no see, I'm happy to hear that to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1-2008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在music school 教过几个月的钢琴,看到几个home schooling的孩子。其实home schooling的小孩跟一般小孩一样,但很多都不受欢迎,因为人际关系不好。因为其他孩子从小到大差不多每天多接触很的其他的小孩,而home schooling学生通常只呆在家,能接触到比较多小孩的地方只是在教会而已。

在另一方面,人往往要受一些挫折才能成长。在家里和在学校,父母当然会比老师更保护小孩。

[ 本帖最后由 胖以斯帖 于 11-11-2008 11: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2-11-2008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胖以斯帖 于 11-11-2008 11:24 PM 发表


Peter Tan... Long time no see, I'm happy to hear that too..


你是那一位?  可以报出“旧”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1-2008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胖以斯帖 于 11-11-2008 11:29 PM 发表
曾经在music school 教过几个月的钢琴,看到几个home schooling的孩子。其实home schooling的小孩跟一般小孩一样,但很多都不受欢迎,因为人际关系不好。因为其他孩子从小到大差不多每天多接触很的其他的小孩,而hom ...


在我国, homeschoolers 所得到的支援很少。 因此,许多homeschoolers 的 人际关系确实有些问题。 因此, 这也是我在报章说 这条路不好走的 其中一个原因。

不过,我也提出能够更有效的克服方法。 其实,根据 卡儿、威特的 教育法, 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孩子成长中, 还有更大的社交问题是父母需要注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1-2008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胖以斯帖 的帖子

对罗,其实很多年轻人的好朋友都是小学和中学(或者学院)认识的。。。长大了之后认识的朋友也可能没那么珍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1-2008 0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imon 于 12-11-2008 12:24 AM 发表
对罗,其实很多年轻人的好朋友都是小学和中学(或者学院)认识的。。。长大了之后认识的朋友也可能没那么珍贵了。。。


其实朋友贵在精,不在多。 大多数的是。。。猪朋狗友!  教你打机、看X片、传3sms笑话, 参加”成人“级的party  等等。

相识满天下, 知心有几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08 0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PeterTan 的帖子

但知心朋友都是小学中学这时候认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08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imon 于 12-11-2008 09:53 AM 发表
是咩,都不觉得酱PUN


因為我的年紀比您長10年嘛﹗這是我的感慨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08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ethos 的帖子

中学是我的恶梦。。。所以没有什么甜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1-2008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交问题 ( socialisation)

原帖由 ethos 于 12-11-2008 09:06 AM 发表

對於較內向的孩子﹐不知彼得兄認為應不應該給他在家教育呢﹖您的孩子是較內向的嗎﹖


有关在家教育孩子的社交问题, 往往是许多人所关注的。 想当年我们选择homeschool 孩子时, 就有许多亲友提出这问题。
我儿子本身现在也意识到这问题的重要性, 但他深知道本身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关于社交的学习 有两种看法:

1) 第一种就是 孩子的童年要有同年龄的同伴(peer group), 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2) 第二种主张, 社交不该仅限于 同年龄的同伴(peer group), 更重要的是孩子应该学会与比他年长的人沟通, 也能与比他小的人相处,这才是真正的社交 技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人,尤其在工作环境上, 是由不同年龄层组成的。 例如: 我们有上司、同事,及小辈等等。
现今的教育制度, 使到许多学生只能够与同年龄的沟通。 遇到年长的, 或年幼的, 往往就有代沟。 因此, 这样的社交其实是不健康的。

实行在家教育的家长 大多认同第二种主张。 这主张得到 卡尔、威特牧师的认同。

卡尔、威特牧师所写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1818年)一书, 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最早的文献。他的教育理念对近代 许多天才儿童的教育影响最深远。 有人访问许多天才儿童的父母, 大都会提起他们是根据<<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理念教育出天才儿童的。

卡尔、威特牧师也是用本身的教育理念在家教育孩子。 他不认为孩子能在同年龄的其他孩子学习到什么?
卡尔、威特牧师 主张父母成为孩子的第一玩伴(朋友), 孩子才能真正的 学习到正确的社交之道。

你在[在家爸爸]的分享中, 其实你已经做到了成为孩子的第一朋友。 你已经开始在家教育孩子了。 你最了解孩子的个性, 所以你能够顺应孩子的个性, 让他在快乐中学习, 如做生日蛋糕等等。 你也懂得如何因材施教。

我在许多场合中提到, 现在许多家庭最大的问题就是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缺席。 因此 才有所谓 最知心的朋友是小学朋友的情况出现。
你们会发现到, 那些有小学知心朋友的 人, 与父母及兄弟姐妹的情感, 竟然还不及“知心朋友”。

问题的关键就是在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缺席。

深深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从小我就是我儿子的最佳拍档。 我儿子从小对人就没有代沟问题。 就是在有许多大人的场合, 大都能表现自如, 对答如常。
我孩子3年级时, 就读了 James Dobson 教育孩子的书。我问他为什么有兴趣看, 看得懂吗?
他说我看,他也就拿来看。 我们就一起讨论管教孩子的问题。
从小我就没有当他是小孩子看待,我们时常无所不谈。 其实从他刚学讲话时, 我们就没有和他 "baby talk".  我们会用大人的语言与他沟通。
这就是我孩子从小与大人没有代沟的原因。

再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08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这方面还是新手,可以给一些意见应该如何开始实施在家教育呢?

在那儿可以获取足够的教材呢?我担心因为在家教育会导致我的孩子无法学习到不同的课程。毕竟,我会的东西也是有限。

谢谢你在这方面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1-2008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aishop 的帖子

你孩子今年四个月大, 我认为你先不需要太紧张做决定。

你目前要学习的, 是关于孩子的学前教育。到他到适学年龄, 你才决定是否要继续在家教育。

在孩子一岁前, 我太太是用flashcard 的方法 教他认字的。
其实从孩子出世一星期后, 我们就根据 Doman 的教学理论来教导他。
我想你应该先多读关于这方面的书。

How to Teach Your Baby to Read: The Gentle Revolution
by Glenn J. Doman - Family & Relationships - 1990 - 166 pages

How to Teach Your Baby Math
by Glenn J Doman - Education - 2001


关于学前教育, 我比较推荐  蒙台梭利式教育理念
我孩子幼儿园是就读 蒙台梭利式的 幼儿园。

之后, 根据孩子的进展, 你才考虑接下来要怎样做。
在这之前, 尽量陪孩子成长, 从中发掘她/他的天赋, 再给予鼓励与栽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11-2008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terTan 于 12-11-2008 04:27 PM 发表
你孩子今年四个月大, 我认为你先不需要太紧张做决定。

你目前要学习的, 是关于孩子的学前教育。到他到适学年龄, 你才决定是否要继续在家教育。

在孩子一岁前, 我太太是用flashcard 的方法 教他认字的。
其 ...


嗯,谢谢你的分享。我在别的帖子也看到分享Montessori的教育。
我会尝试找寻更多有关这方面的书籍。
目前,我也有使用Flash card来教我的宝贝,可是他好像没什么兴趣。

[ 本帖最后由 aishop 于 12-11-2008 04:5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1-2008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aishop 的帖子

孩子对不同颜色的反应有所不同。例如: 婴孩对红色的反应最强。  不同的年龄教导的时间也不同,他们的集中力不持久,时间不能过长。Fflashcard 离孩子的距离也有不同, 因孩子的视力范围有限等。选择教他flashcard 的时机也要拿捏得好, 孩子不是每个时候都精神弈弈。 Reinforcement ( 重复的数次, 也是重要。
孩子是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 在你不知觉时, 就学了许多。 但不是短期里能看到成绩的, 要持之以恒。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与理论, 可以参考 Glenn Doman 的书。
他的方法, 对智障的孩子都大有帮助, 长大后, 结果许多孩子的智力如正常人一样。

他因此试用在正常孩子身上, 效果果然很好。孩子的IQ, 一般上都比其他正常孩子来得高。
我儿子还小时, 我们(尤其太太)确实有根据他的方法教导。
她当时还自治教材教导他, 现在应该有得买便的。

[ 本帖最后由 PeterTan 于 12-11-2008 05:0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08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不太明白哦。。。马来西亚也有HOME SCHOOLING吗?
那请问你的孩子还需不需要拿UPSR, PMR, SPM 呢?

(抱歉哦可能问得很笨,但是真的想知道~~)

卡尔。威特  当年不能入学是因为他是智障儿吧?所以他父母后来才把对他的教育方式变成了HOME SCHOOLING。。。

那,你的孩子。。。。?


对了,请问你儿子的部落格LINK是什么呢?我好想看看哦~~方便POST上来吗?

[ 本帖最后由 jiuny03 于 12-11-2008 05:2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1-2008 07: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jiuny03 的帖子


还是不太明白哦。。。马来西亚也有HOME SCHOOLING吗?
那请问你的孩子还需不需要拿UPSR, PMR, SPM 呢?

(抱歉哦可能问得很笨,但是真的想知道~~)

卡尔。威特  当年不能入学是因为他是智障儿吧?所以他父母后来才把对他的教育方式变成了HOME SCHOOLING。。。

那,你的孩子。。。。?

对了,请问你儿子的部落格LINK是什么呢?我好想看看哦~~方便POST上来吗?


有,不過很少。
我的孩子没有考 UPSR 与PMR, 明年让他考 O-Level (IGCSE). 孩子的 blog, 下次我叫他 post 上来。


至于卡尔。威特, 他当然不是智障儿, 但出世时, 智力平平。
如你有兴趣知道详情,你可以读网路版。


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
这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诚然,儿童教育方面的书在欧洲是非常多的,尽有一些大教育家写作出来。而我——老卡尔·威特,哈勒附近一个叫洛赫的小小村庄的牧师,作为一名神职人员,充当上帝与凡人之间的信使才是我的天职——竟然写作一本教育孩子的书,何况下面发生的一些议论可能会与教义格格不入,这无疑是不得体的且是不合时宜的。

    但是我决定将我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这里诚实地写出来,因为我对现时流行于世的教育思想不仅不表同情,而且站在与之完全相反的立场上。我以为这样才能显示我对上帝的忠诚。

    为了消除对我写此书的资格的质疑,请允许我首先向诸位介绍我的儿子——小卡尔·威特的经历。小卡尔出生于1980年7月,8、9岁时他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而他尤为擅长的是数学;9岁时他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他于1812年冬天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受到一些学者的好评;13岁他出版了《三角术》一书;1814年4月,他由于提供的数学论文卓而不群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小卡尔已经获取了这样非凡的成就,而我不得不说,他在今后还会获取更为非凡的成就。虽然人应该以谦逊为美德,但是我对用自己的一套方法教育出来的孩子有坚定的信心。

    人们都说我儿子是天生的天才,不是我教育的结果。如果上帝真给了我一个天才的儿子,这是上帝对我的任慈,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关 链接  :   

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原书说明)

卡尔·威特的教育

[ 本帖最后由 PeterTan 于 12-11-2008 07:2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6-2024 11:03 AM , Processed in 0.05983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